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孔六帖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中进士。曾做过周至县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刑部侍郎,晚年曾外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三十九卷,三千多首。继承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平易浅近,时称“元和体”。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充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左朝议大夫、知州等。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据杨文公《说苑》所记,白居易在编辑《六帖》时,用几千个陶罐,各题门目,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学生采摘唐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罐中,然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原称《白氏经文事类》、一名《六帖》,三十卷。关于书名《六帖》,说法不同。一说,本书共三十卷,合数卷为一册,共六册。每册版心标有帖一至六等字,因而取名“六帖”。又说,唐代考试制度,以六科取士,试题叫“帖”,此书供考生应试之用,故名“六帖”。北宋孔传仿《白氏六帖》体例,辑唐五代诸籍,续作《六帖新书》,又称《后六帖》,三十卷。《白氏六帖》,各卷首有“总目”一页,共计二百三十五目,分一千三百六十七门,另附五百零三小目。其引用资料,杂乱无序,不注出处。后经南宋晁公武曾祖晁仲德考其出处,逐一加注,其书的价值更高。孔传的《后六帖》成书于绍兴初年,始刻于乾道二年(1166)。分一千三百七十一门。为加区别,后人方冠以“白氏”、“孔氏”之称。后来有人将二书合并刻刊。名《唐宋白孔六帖》。以《白帖》为主,将《孔帖》各类附入其下,分为一百卷。总共一千三百九十九门,较《白帖》多三十二门,较《孔帖》多二十八门,即今通行本。《白帖》,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吴兴张氏影印傅增湘藏宋绍兴刻本,名《白氏六帖事类集》。吴门汪氏有宋刊本《唐宋白孔六帖》,杨惺吾藏宋本《白孔六帖》、《四库全书》本、1933年园影印本,1987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刊本。

猜你喜欢

  • 开元释教录

    简称《开元录》。佛教经录,二十卷。唐代释智升(生卒年不详)撰。智升学识高超,精通律学,擅长文史。曾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中,住长安崇福寺。《开元释教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成,此外还著述有《开元释教录

  • 定山堂诗集

    四十三卷。《诗余》四卷。《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一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崇桢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李自成攻入京城,授直指使。后降清,至

  • 兰汀存稿

    八卷。明梁有誉(约1522-1566年间在世)撰。梁有誉,字公实,广余顺德人,生卒年未详。少从学于黄佐。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诗社,倡导复古,人称“后七子”。

  • 元和郡县图志

    四十卷。李吉甫撰。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地理学家。世代官宦家庭,27岁为太常博士,“该洽多闻,尤精国朝故实”。德宗贞元八年(792)以后,久任外

  • 俄史辑译

    四卷。无撰者人名。徐景维译。徐景维,宁波人。书前有光绪十二年(1886)徐景维序。序题为历代总论。序后附有俄国历年所增边界图。历代总论分四纪叙述了俄罗斯自公元862年合而为一的历史。第一纪,自862年

  • 同时尚论录

    十六卷。明蔡士顺编。蔡士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江苏苏州人。由国子监生官福建按察司照磨。此录成于崇祯十年(1637)。所辑皆东林诸人诗文。以科目先后为序,始万历二年(1574),终崇祯四年(1631)。

  • 剑光楼诗钞

    四卷。词一卷。《文钞》一卷。清仪克中(1794-1835)撰。仪克中,字墨农,又字协一,原籍山西太平(今山西寿阳)人,后居广东番禺县。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少时聪颖,顷刻能作数千言,又能在方寸纸

  • 说唐薛家府传

    见《说唐演义后传》。

  • 快独集

    十八卷。明李尧民(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李尧民字耕尧,山东济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快独集》。此集为李尧民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六卷,文十二卷。前有

  • 方舟易学

    二卷。宋代李石(1108-1181)撰。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他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没有他的传。据《系年要录》和《画继》等书记载,知李石于绍兴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