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利分利之别论
二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一部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李提摩太认为世人竞相言利,而不知利有生利和分利两条途径,所以他撰写此书以说明之。在书中李提摩太论述了利的产生,非独力与现力所能生,他主张要储备人力,广增新法以生利。他认为,凡作事能有益于人者,就是生利,有损于人者,就是分利。只有弄清两者区别,方能正确言利。全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且多有例喻。有广学会本。
二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一部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李提摩太认为世人竞相言利,而不知利有生利和分利两条途径,所以他撰写此书以说明之。在书中李提摩太论述了利的产生,非独力与现力所能生,他主张要储备人力,广增新法以生利。他认为,凡作事能有益于人者,就是生利,有损于人者,就是分利。只有弄清两者区别,方能正确言利。全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且多有例喻。有广学会本。
一卷。明杨德周(生卒年不详)撰。杨德周著有《澹圃芋记》。此书杂采经史中的奇字,抄辑成帙,皆引原著,并无新意。
①九卷,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丁克扬,字琴溪,浙江萧山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宋熙宁升镇为县后,邑人何隆于明弘治六年(1493)创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邑人舒大猷续修,崇祯九年(1636)
五卷。明王凤灵(约1531前后在世)撰。王凤灵,字应时,自号笔峰,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其人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
①二十五卷。明南轩撰。轩字叔后,渭南(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文选司郎中,终山东参议,人称渭上先生。著有《通鉴纲目前编》、《关中文献志》。该书以金履祥《通鉴前编》、陈柽《通鉴前编
一卷。清陈孤湣、郑亦亭(生卒年均不详)著。陈孤湣号鉴湖老髯。此集模仿清潘柽章、吴炎《今乐府》体,与其友郑亦亭合著。其内容为吟咏明朝之事,多含故国之思。因摘题八十一,合为九九之数,故名《九九乐府》。有《
四卷。明王鉴撰。其生卒年不详。鉴字汝明,号继山。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著名画家王问之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吏部稽勋郎中,后进尚宝卿,改南京鸿胪卿,官至太仆寺卿。鉴有学行,亦善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智者大师别传》一书。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601),全传约有一万余言,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引导后学。灌顶在其著《国
四卷。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句延庆撰。句延庆,字昌裔,籍贯不详,曾任荣州应灵县令。《锦里耆旧传》记载王氏,孟氏占据蜀地之事。《宋史·艺文志》记此书共八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记载:“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十二卷。明末清初缙云人郑赓唐撰。郑赓唐为明末天启七年(1627)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该书序中称“丁亥”,盖成于清顺治四年(1647)。该书经传体例全用注疏本,每卦之末附短论一篇,多是经生之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