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太傅集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加少保兼太子太傅。著有《王太傅集》。是集凡二卷,分体编辑,附录杂文。集前有明嘉靖九年(1530)吴洪序,称“其遗稿散佚不传,有郢人高德崇录所见闻刻之于学舍。后又经越曾孙王绍思别辑全集。而此集仅二卷,盖非越全集也”。王越喜为诗,粗豪奔放,不事雕饰。往往酒后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钱谦益语),如“鬓为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炼成丹”句,自有一种豪气在诗句中。盖其长年率兵破虏,穿梭于边塞之间,对边塞风土人情心有领会,因此出句便具一种豪放之情。集中之诗大抵如此,虽不事雕琢,尚能动人心魄。此集今有明嘉靖刻本传世,但集名题为《黎阳王太傅文集》,现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脉因证治

    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为脉象,然后是病因、证候、诊治。论说有条有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然亦有牵强附会之处,如认为霍乱、泻泄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等。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 齐诗翼氏学疏证

    二卷。清代陈乔枞撰。齐诗由辕固生传至夏侯始昌,开始被用来推演阴阳、预言灾祸。再传给翼奉。翼奉学说如同由田何三传到孟喜后的《易》学一样,成为阴阳术之一。齐诗除用来阐发儒家五性、六情等常理外,还专门以四始

  • 经义考补正

    十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四库全书总目》把朱彝尊《经义考》列入史部目录类,很不合适。张之洞《书目答问》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较为妥当。方纲本书也是如此。本书虽多补正,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

  • 江西通志

    ①三十七卷,明林庭修,周广纂。林庭,字利瞻,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后任苏州知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1523),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

  • 二林居集

    二十四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始读儒家先书,后喜陆、王之学。居深山习静,素食持戒甚严。此

  • 狂狷裁中

    十卷,明杨时伟撰。作者生卒年及生平不详,著有《正韵笺》、《春秋编年提要》、《诸葛忠武书》等。《狂狷裁中》上起战国,下迄金元,选取忠臣孝子志士仁人之事予以论评。书前作者自序道:“凭虚不如履实,异撰不如庸

  • 青郊六十自定稿

    四卷。梁焕奎(约1908年前后在世)撰。梁焕奎字壁垣,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二十九年(1903)举经济特科,召试,以知县分发江苏。此集四卷。一卷为五言古体。二卷为五言律体

  • 枯树斋诗集

    二卷。明单恂撰。生卒年未详。单恂,字质生,号狷庵,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麻成知县。尝师事陈继儒。著有《艺庵诗集》、《竹杳庵集》、《燕山集》、《红泪谱》,共十卷。今俱

  • 诗志

    八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官平番知县,为忌者中伤,免官归,主讲晋阳、河东两书院。性好金石

  • 续金石录

    不分卷。清叶万撰。叶万,字石君,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卷首载有汪士鋐、何焯、顾有典同校名氏。本书著录金石文字,采用洪适《隶释》之体例,多载全文,并注缺字之数、行列之式。其所载古碑,较《金薤琳琅》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