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6)撰。方回生平详见《续古今考》辞目。是书选唐、宋两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其大旨为排斥西昆而主张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为杜甫,三宗者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说以生硬为健笔,以精豪为老境,以练字为句眼。宋代诸集多有不传于后世者,均赖是书以存之。当时遗闻旧事,是书所采最多,其议论可取者不一而足。此书在清代有两种版本,一是石门吴之振刊本,注作夹行,前载龙尊《序》,述传授源流至详。一为苏州陈士泰所刊,删其圈点。有明建阳、新安刊本、康熙壬辰吴之振校刊本、李约斋刊纪文达评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纪文达刊误本等。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7)编。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此集为唐、宋二代律诗的汇编,所取尽五七言近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集《瀛奎律髓》。创“一祖三宗”说,即选诗原则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其说以生硬为健笔,以粗豪为老镜,以炼字为句眼,颇不谐于中声。”(《四库全书总目》)宋代诸人律诗多赖此集以存。而注释中多载有轶闻旧事,可补史阙。厉鹗作《宋诗纪事》,多于此书取材。有清康熙间石门吴之振刊本,注作夹行,旁有圈点,前有龙遵序,记载传授源流;苏州陈士泰刊本,删去圈点;乾隆间纪昀评点卢氏广州刻本等。

猜你喜欢

  • 续藏书

    二十七卷。明李贽撰。是书接续《藏书》,辑明初以来事业较著者立为传。主要分开国名臣。开国功臣、逊国名臣、靖难功臣、内阁辅臣、勋封名臣、经济名臣、理学名臣、忠节名臣、孝义名臣、文学名臣、郡是名臣诸目,但所

  • 鸿庆居士集

    四十二卷。宋孙觌(1081-1169)撰。孙觌,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后举词学兼茂科。历官翰林学士,吏部、户部尚书。知秀州、温州、临安诸郡。曾因赃罪斥,

  • 内经知要

    二卷。明李中梓(1588-1655)撰。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博通医学,门人甚众。学术上受李杲、薛己、张介宾等人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用温补。其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医

  • 余姚县志

    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炳麟修、邵友濂、孙德祖纂。周炳麟,余姚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疆域、山川、城池、公廨、风俗、物产、祥异、水利、田赋、学校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双钉案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为《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情故事来源于民间,元代杂剧就有《包待制勘双钉》,后来花部也每演以此案为内容的戏,名《钉金龟》。唐英

  • 内方先生集

    十卷。明童承叙(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承叙字子兰,一字汉臣。湖广沔阳人。后始祖自沔徙居内方山下,因号内方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国子监司业。集前有目录,卷一前半为

  • 花影吹笙谱

    二卷。清张泰初(生卒年不详,约为嘉、道年间人)撰。泰初字安甫,一字松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览群书,尤深于金石律吕。工词,于词律极严。浙江词家,无出其右者。所著词集《花影吹笙谱》,又名《模经堂诗余

  • 四分律疏

    一卷。唐代释智首(567-635)撰。智首,俗姓皇甫,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徙漳滨。初为智旻弟子,后听道洪津律师。玄思历明,通冠群宗。隋定天下,智首随师入关,扶佛教历隋唐两代。在唐初,曾任僧纲。

  • 续纂扬州府志

    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