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潜村医案 临证指南

潜村医案 临证指南

《潜村医案》二卷,《临证指南》二卷。清杨乘六(生平事迹详见《己任编》)撰。杨氏论医最为推重高斗魁、吕留良二人,受张介宾、赵献可影响颇深。于乾隆十年(1745)撰成此书。书中载临证验案四十则,约二万三千余字,包括疫证、血证痫证、感证、产后危证,内伤变证以及久痢、血痢、臌证、喉痹等治验,多为内科杂病。记述详细,诊断多凭脉诊、望诊和舌诊,辨证精当,立方得法。杨氏所列诸案,无论何症,辗转推勘,终必归于温补。案中间有自拟问答阐明医理,言简意明。《临证指南》论临证专以验舌为准。为杨氏在参研有关前人著作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撰写而成。上卷为总论,专论舌诊。提出验舌三法,即验舌分虚实法、阴阳法、脏腑配主法。另论验舌决生死法。在临证中对疾病的预后转归观察判断,亦为可取;下卷为方论,收载泻火清肝饮、滋水生肝饮、逍遥散等三十余首方剂,并结合舌诊论述诸方加减应用,均为其常用之成方、验方,且大多沿用至今。然书中以舌色分脏腑配主方之法,虽依《内经》立说,颇有牵强附会之嫌。书中概括舌诊理论与方法等内容,与临床辨证施治相结合,叙述清晰,切于实用,可供临证参考。有乾隆十年(1745)刻本。

猜你喜欢

  •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

  • 五分比丘尼戒本

    一卷。梁代释明徽(?-522)撰。明徽,《续高僧传》列传称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六岁丧父,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永明十年(492)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途相识“从祐受学十诵,

  • 周礼补注

    六卷。清吕飞鹏(1771-1843)撰。飞鹏字云里,安徽旌德县人,由拔贡官教谕。此书首有吕氏自序,言“……汉魏治《周礼》者如贾逵、张衡、孙炎、薛综、陈邵、崔灵恩之注,遗文轶事,散见群籍”,所以广为搜集

  • 观古堂汇刻书

    二集,二十一种,五十七卷。清叶德辉(详见《郎园先生全书》)编。从书所收如阮元《三家诗补遗》三卷,世无传本,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仪征李氏为之刊行;周春《尔雅补注》四卷,是《松霭遗书》未刊著作之一,此

  • 岁寒堂诗话

    二卷。宋张戒撰。张戒,字不详,正平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135)四月因赵鼎荐,得召对,授国子监丞。绍兴八年(1138)以兵部员外郎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司农少卿,旋坐疏留赵鼎改外任。后以佐宣教郎主管

  •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 周官讲义

    六卷。清李步青撰。步青字吟白,江苏丹徒人,光绪副贡生。除此书外,另撰有《左传讲义》、《遁斋随笔》等书,多未刊行。是书于《周官》建官之制、命官之义,讲解甚详。先以《左传》为证,然后以史事为证,纵横上下,

  • 程氏演繁露

    见《演繁露》。

  • 观沧阁藏魏齐造像记

    一卷。清代王潜刚(生卒年不详)编。《观沧阁藏魏齐造像记》一书,收北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北魏长庆寺造舍利塔并记,王苌造像并造像记;李禄造像并造像记,比丘僧东朗造像记。收东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金明心等

  • 小学考

    五十卷。清谢启昆(生卒年不详)撰。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著作尚有《西魏书》、《粤西金石志》、《树经堂集》等。是编乃补朱彝尊《经义考》之作。依《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