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官至左都御史。郑元标建书院,攀龙应聘参加,又与顾彭成,同讲学东林书院。后为崔呈秀等构罪,旋削籍,呈秀必欲杀之,改名李宝。后遣提骑往返捉拿,攀龙自沉,死于池中,年六十五。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攀龙辑是书《自序略》谓,由孔子之后,见而知之者,为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然当孟子之时,邪说并作,不有孟子,孔子之道不著也。由孟子以后,闻而知之者,为周、程、张、朱。然当朱子之时,邪说并行。不有朱子、孔子之道不著。故昌黎韩氏曰:“孟子功不在禹下。”而河汾薛氏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朱子之书,自传注而外,见于《文集》语录的,浩渺无涯。高氏节其要言;仿《朱子近思录》例,分为十四卷,名曰《朱子节要》。之弼《序》云:“先生一代大儒,其所辑汇无用增损,今付梓人,与《近思录》合刻,公诸同志云云。”是书共十四卷,卷各一门,满汉合璧。第一论道体;第二,论学;第三,致知;第四,存誉;第五,克治;第六家道;第七,出处;第八,治体;第九,治法;第十,居官处事;第十一,教人之法;第十二,鉴戒改过;第十三,辨别异端;第十四,总论圣贤。翻译皆旧语。其序者明神宗年号,且不避清皇庙讳,可知是书之缮治,必在康雍年,即镂版印行。清朝最尊崇朱子,高氏亦当醇儒,而《四库全书》竟未著录是书。《四库》存目,并阮元奏进《四库未收书目》亦具无之。《明史·高攀龙传》,不叙其人著述;《艺文志》子部儒家类仅列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二十卷,然则高氏之辑有此书。

猜你喜欢

  • 元曲选

    一百卷。明臧懋循(约1595年前后在世)编辑。臧懋循字晋叔,长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荆州府教授,南国子监博士,以沉湎游赏诗酒罢归。辑有《古诗所》、《唐诗所》、著有《负抱堂集》

  • 尔雅经注集证

    三卷。附《音释》一卷,清龙启瑞撰。龙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卒于官。研精小学,著《古韵通

  • 尚书顾命残本

    一卷。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尚书·顾命篇》残卷,从“末命女”起,到“盥异”止,一共只有九行,可能是唐代卫包改字之前的古本,其中“”、“誉”、“”、“”、“行”、“”、“启”等字,都很象是隶古定的遗字。

  • 西宁县志

    十二卷,清李玉熔纂修。李玉熔,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五十二年(1718)任知县。县志创始于明万历十四年县令林致礼,二十年县令以之付梓。康熙四年(1665)、十一年、二十六

  • 下学堂札记

    三卷。清代熊赐履(1635-1709)撰。此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其论著《闲道录》时,从自已平时札记中摘列与《闲道录》中观点相互关联的条目编辑而成,共计三百三十三条。全书宗旨是以攻击陆王学说为己任,称:“是

  • 新订中州全韵

    见“增订中州全韵”。

  • 述韵

    十卷。清夏燮撰。夏燮(1801-1875)字谦甫,安徽当涂人。尚著《五服释例》、《明通鉴》、《中外纪事》等。是编卷一论古韵之分合,卷二论合韵,卷三论古音弇侈洪细,卷四论古有四声,卷五论去声,卷六论汉读

  • 周易何氏讲疏

    一卷。辑佚书,隋何妥撰,清马国翰辑。何妥字楼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官至国子祭酒。封襄城县公,卒谥肃。《北史》有传,称其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载,《周易讲疏》十三卷,

  • 读大学记

    一卷。清范泰衡撰。是书本遵汉儒,义从宋贤,参以已见,分节陈说,推陈出新。如说“格致”,木长为格,则本末贯,贯观其达;木各为格,则本末分,分观其到。又如说“致”,《春秋》曰“致女”,致是“往”的意思;《

  • 黄帝阴符经注解

    见朱熹《阴符经考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