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湖海诗传

湖海诗传

四十六卷。清王昶(1724-1806)编。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著有《春融堂集》。王昶二十多岁以后,出游入仕,广识海内文士,目接披览了许多人的诗作,往往录其佳者。经过六十余年,日积月累,抄存了康熙至嘉庆四朝间的大量诗歌作品。八十岁以后,加以整理,编成《湖海诗传》,收录600多位诗人的诗作。起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止于嘉庆八年(1803),大略可接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是一部颇有价值的清朝中叶的大型诗集。王昶为沈德潜弟子,承袭遵循沈德潜的诗论观点,故《湖海诗传》所编,以声调格律为主,诗风多近唐音。《湖海诗传》只收编者交游所及人之诗作,不选与己毫不相涉者的作品,自谓“盖非欲以此尽海内之诗也,然百余年中,士大夫之风流儒雅,与一国诗教之盛,亦可以想见其涯略”。所选诗人以科第先后为次,布衣之士则以年齿约略排列其间,王昶自己的门下士亦附见于其中,终以方外者流。诗人小传下附《蒲褐山房诗话》,除诗评外,间及交游情状及遗闻轶事,搜辑采缀,以供浏览。亦正符合其编辑宗旨:人不必取其全,诗不必求其备,意在借诗以存史,俾有裨于论世知人。《湖海诗传》有嘉庆癸亥(1803)刊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唐文鉴

    二十一卷。明贺泰(生卒年不详)编。贺泰字志同,吴县(今属江苏)人。宏治己未( )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此书杂采唐文,所见颇为隘陋。然据林瀚序称有《两汉文鉴》、《宋文鉴》,惟《唐文鉴》缺焉。故此

  • 复初斋文集

    三十五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精心汲古,金石、谱录书画、词章,皆能摘抉精审;书法冠绝一时,海内求书碑

  • 赋苑

    八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蔡绍襄序,但称曰李君,不著岁月。凡例称甲午岁始辑,亦不著年号。考其版式,是明代万历以后编成,收录各朝代赋体文。所录诸赋,始于先秦荀况,终于隋萧皇后,以时代为编次。大抵多取之《

  • 奇觚庼文集

    三卷。《外集》一卷。清叶昌炽(1847-1917)撰。叶昌炽字鞠裳,晚号缘督庐主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会典馆帮总纂、国史馆提调,迁国子监司业、翰林院

  • 相山集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 分甘余话

    四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所谓分甘,乃士祯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之语。此书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罢去刑部尚书居家之时。时士祯已逾古稀之年,借笔墨书籍消遣渡日,随笔记录,琐事为多,并无考证之

  • 孟子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详见《论语郑氏注》撰。马国翰编辑。按《汉书·郑玄本传》,不载郑玄的《孟子注》,而《隋书·经籍志》载《孟子》七卷,郑玄注。《唐书·艺文志》同。其书久佚,其他传记也绝无征引,无从考证。马国翰

  • 周易庄氏义

    一卷。辑佚书,庄氏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庄氏何人未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载庄氏《易》义,惟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之。马国翰据《周易正义》辑佚成一卷。朱彝尊《经义考

  • 志壑堂诗

    十五卷。清唐梦赉(1627-1698)撰。唐梦赉,字济武,号豹岩、岚亭。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因上疏言事,获罪罢官。归居田园后,寄情山水,栖心禅悦,交朋结友,

  • 汉杂事秘辛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有明代作家杨慎题辞,故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认为此书是杨慎伪作。鲁迅也持此说。《杂事秘辛》之“秘辛”二字,类似卷帙甲乙名目。其“杂事”,主要记叙汉桓帝刘志懿献梁皇后被选及册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