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泽雅堂诗集

泽雅堂诗集

六卷。《二集》十八卷。清施补华(1835-1890)撰。施补华字韵甫,乌程(浙江吴兴)人。领乡荐,屡试礼部不第,遂入左宗堂幕府,以军功累官至候补二品衔道台,未实授,卒于客途。其诗内容以抒写见闻感受为主,忆孤客缠绵之思,友朋肝胆之情,忠臣义士之壮,皆见于诗中。其诗风神飘洒,韵味悠长。《泽雅堂诗集》六卷,全书按年编排。卷一录咸丰八年(1858)至同治元年(1862)间诗五十首,卷二录同治元年(1862)至三年(1864)诗四十九首,卷三录三年(1864)至七年(1868)等诗四十七首,卷四录七年(1868)至十年(1871)诗五十九首,卷五录十年(1871)至十一年(1872)诗五十六首,卷六录十一年(1872)至十二年诗四十首。总计三百零一首。《泽雅堂诗二集》亦按年编排。卷一录同治十二年(1873)诗九首,卷二录十三年(1874)诗三十三首,卷三录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二年(1876)诗三十八首,卷四录光绪二年(1876)诗四十首,卷五录光绪二年(1876)至四年(1878)诗八十五首,卷六录光绪四年(1878)至五年(1879)诗三十四首,卷七至十八卷录光绪五年(1879)至十年(1884)诗二十五首。二集总计录诗五百二十九首。是集初刻于同治十一年(1872),《贩书偶记》载,有刊本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

猜你喜欢

  • 唐诗品汇

    九十卷,拾遗十卷。明高棅(1350-1423)编。高棅福建长乐(今福建东南)人。一名廷礼,字彦秋,号漫士。永乐间,征为翰林待诏,开典籍。棅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此集共

  • 汉魏二十一家易注

    三十二卷。辑佚书,清孙堂辑。孙堂字步升,浙江平湖人,嘉庆六年(1801年)科举人。书中辑佚汉魏以来注《易》诸家,即自汉子夏《易传》到南齐刘瓛《周易义疏》凡二十一家。每家均有“序言”,述及作者生平事迹及

  • 金台纪闻

    二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本书收入《俨山外集》内。又《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纪录

  • 海康县志

    三卷,清郑俊修,宋绍启纂。郑俊,山西高平县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宋绍启,广东海康人,曾任保昌训导。海康县旧无志,郑俊于康熙二十五年冬,二十六年(1687)春,数奉抚宪暨府公檄文移取

  • 藏征录

    不著撰人。据说为嘉庆时四川派往两藏粮务通判所撰。主要记载西藏的情况,于宗教源流记录尤详。

  • 三礼图集注

    二十卷。宋聂崇义(生卒年不详)撰。崇义为河南洛阳人。学三礼,精礼学、五代汉乾祜中,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曾校定《公羊春秋》,后周显德中,迁为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是编以唐张镒等六家所撰为底本,相互考稽,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郑氏仪礼目录校证

    一卷。清胡匡衷撰。胡氏另有《仪礼释官》,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录《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又称梁弘景注一卷佚亡。今《目录》散存三《礼疏》中。胡氏从《仪礼疏》中钩稽出郑氏《仪礼》目录,并引唐孔颖达、宋

  • 滇行纪程

    一卷,《续抄》一卷,《东还纪程》一卷,《续抄》一卷。并清许缵曾(1627一?)撰。许缵曾,字孝修,号鹤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到任未及一年,即辞职归养。信奉

  • 医学入门良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