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附录》一卷。明刘永澄(1576-1612)撰。刘永澄,字静之,宝应(今江苏省中部)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国子监学正、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刘练江集》。是集为刘永澄诗文集。凡七卷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十卷。清古今誉修,刘大量纂。古今誉字蜚声,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岁贡出身,康熙四十三年(1740)任高苑县知县。刘大量,长白人,邑教谕。康熙五十五年(1716),古今誉乃集邑中绅士耆旧,采访遗闻,增
二十卷。清俞樾著,李天根辑。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俞氏博览群书,所作札记甚多,《诸子平议》辑十五种之札记,另有数十种散见于《俞楼杂纂》、《曲园杂纂》、《著书余料》、《读书余录》等,李天根氏遂
二十卷,首一卷。清董用威、马轶群修,鲁一同纂。董用威,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进士出身,曾三任邳州知州。马轶群,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咸丰元年来任知州。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又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四卷。清瞿中溶撰。瞿中溶,详见《集虎符鱼符考》条。本书卷末,有张钧衡跋。张在跋中说,原稿为160卷。稿成未付印,藏于陆莘农家。后潘文勤借阅,欲为刊行,竟以卷帙太多不果。后陆取回时,舟复洞庭,稿遂没于水
二十二卷,清曾受一修,王家驹纂。徐鼎续修,杨彦青续纂。曾受一,东安人,曾任江津县知县。江津县旧有传钞县志二帙,一为明嘉靖知县杨元吉嘱邑人杨几川纂,一为清康熙知县王璧嘱邑人龚湄纂。乾隆年间曾受一始采二家
一卷。元元淮撰。淮字国泉,号水镜。生卒年不详。临川(今属江西)人。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累官至溧阳路总管。此集一名金囦集。囦古渊字,与仇远《金渊集》同名。《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有明正统九年(1444
二卷。美国赫士口译,清周文源笔述。赫士生平籍里见《光学揭要》条。是编分上、下两卷十八章。按其纲领旨趣,可以类分为三:或假诸器以步诸曜之经纬,或证诸曜之吸力与行向,或论诸曜之形势体质。末列杂问图表。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