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之华轩诗集
四卷。《补遗》一卷。清朱铭盘(1852-1893)撰。朱铭盘字日新,号曼君。江苏泰兴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入吴长庆金州军幕,以积劳成疾,卒于军中。朱铭盘,年少家贫嗜古,诗才绝世。尝从方浚颐受业,诗学汉唐。所作有奇气。出师朝鲜军中诸诗,发语苍凉,抑郁善感,咸具胜韵,皆可流传。殁后,遗诗四卷,曾由张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付翰墨林书局,印行百余部。后,朱铭盘之外甥郑肇经增辑补遗一卷,纪年录一卷,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行世。
四卷。《补遗》一卷。清朱铭盘(1852-1893)撰。朱铭盘字日新,号曼君。江苏泰兴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入吴长庆金州军幕,以积劳成疾,卒于军中。朱铭盘,年少家贫嗜古,诗才绝世。尝从方浚颐受业,诗学汉唐。所作有奇气。出师朝鲜军中诸诗,发语苍凉,抑郁善感,咸具胜韵,皆可流传。殁后,遗诗四卷,曾由张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付翰墨林书局,印行百余部。后,朱铭盘之外甥郑肇经增辑补遗一卷,纪年录一卷,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行世。
一卷。清朝张愉曾撰。张愉曾,字庭硕,清徽州(今甘肃徽县)人,著有《十六国年表》。其书以崔鸿所记录之十六国事、仿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之例,年经国纬、条理分明,且便于寻览。其从父张潮,收录在《昭代从书
四卷。明程敏政(详见《宋遗民录》)撰。是书以真德秀《心经》仅有《尚书》一条、《诗经》二条、《周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
一卷。清沈淑撰。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条。
二十四卷。明吴维岳(1514-1569)撰。吴维岳,考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字峻伯。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巡抚贵州。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本集共二十四卷。皆其读书天目山时吟咏唱和
一卷。又称《贞观公私画录》,亦简称《公私画录》。唐裴孝源撰。裴孝源,其生卒年及里贯不详,生活在贞观显庆年间,曾官至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按《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裴孝源有《画品录》一卷,现已传佚;据张
八卷,清伍炜修,现川纂。伍炜,乾隆年间任永定县知县。永定县志创修于明成化二十年知县王环。再修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许文献。三修于万历三年县令何守成。其后清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伍炜任县令后,以康熙志多有欠缺
七卷。不著撰者姓名。其出书时代亦不详。与《启札云锦裳》同载《永乐大典》之中,其体例亦相同。其俗陋亦如出一辙。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一卷。明朱祖文(?-约1626)撰。祖父字完夫,自号三复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文少负节气,与周顺昌相友善,周顺昌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而被捕入狱,祖文私行入京,为周顺昌送饭送药,又为他奔走借贷以赎其
四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别,而于源流同异,考证尤为详尽。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编撰而成。他结合书法与史事,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大体都有根据。如钟繇荐季直表,祝希哲曾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