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汇编。黎靖德生卒年不详。是书亦称《朱子语录》。朱熹既没,门人各记其所闻之语。嘉定八年蜀人李道传始取三十三家,刻之于池州,曰“池录”。嘉熙二年其弟性传,又取四十二家刻之于饶州,曰“饶录”。咸淳初年吴坚采三录所余者二十九家,又增入四家,刻于建安,曰“建录”。又分类编辑曰“语类”。又嘉定十二年黄士毅编“蜀本”,淳祐十二年王佖续编“徽本”。咸淳六年(1270),黎靖德将诸书合并,去其重复谬误,编辑成今本。分理气、鬼神、性理、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书、诗、孝经、春秋、礼、乐,孔孟周程张邵朱子、吕伯恭、陈叶、陆氏、老氏、释氏、本朝、历代、战国汉唐诸子、杂类、作文二十六门类。反映朱熹“有理有气,以理为本,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格物致知”说,“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强调“天理”“人欲”对立等。广泛涉及政治、史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其版本很多,书名、卷数也有差别。有宋咸淳本,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清光绪中三原刘氏刻《刘氏传经堂丛书》本,《朱子语类大全》一百四十卷,宋咸淳本,清乾隆三十年(1765)《四库全书》抄本,书名为《朱子语类》。

猜你喜欢

  • 筠溪集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 泽雅堂文集

    八卷。清施补华(1835-1890)撰。施补华字均甫,乌程(浙江吴兴)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佐左宗棠幕,积军功,累迁至二品衔道员,未实授而卒。尝嘱其友镌小印曰:“我辈岂是蓬蒿人。”盖以功名自许

  • 云缅山川志

    一卷。清李荣陛撰。李荣陛,乾隆时官云南知县,好治舆地之学。著有《禹贡山川考》等。《云缅山川志》间影楼丛书本,共一卷。兹篇所载,多为李氏亲历,非空谈考据者可比。其正旧志乘之误处甚多。显著者有三。其一,谓

  • 古今姓氏书辨证

    四十卷。宋邓名世(生卒年不详)撰。邓名世字元亚,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其祖为孝甫,《宋史·隐逸传》原序中称为文昌先生。李心传《系年要录》载:绍兴三年十月,诏抚州进士邓名世赴行在,以御史刘大中荐也。四

  • 笋梅谱

    二卷。明释真一撰。释真一,真实姓名、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只知其天启七年(1627)居住在杭州法华山龙归坞,著有《笋梅谱》一书。是书主要记载释氏所居之地的各种笋类和梅花。因该地笋类、梅花极盛,故撰此书

  • 康南海文钞

    四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晚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属广东省)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至工部主事。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会首领。重视“经世致用”学说

  • 平水韵略

    五卷。金王文郁撰。详见“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 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满汉文各一卷。清张廷玉(详见《明史》)撰。和硕怡贤亲王名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因助清世宗胤禛夺取皇位,被封为怡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总理户部。三年(1725年),命理京畿水利。四年(1726年

  • 史书

    十卷。明姚允明编撰。允明字汝服,休宁(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撰《史书》摘录三皇至元代历朝史书中史文,节略成编。书首有张溥、吴应箕序,并列参阅姓氏二百八十三人。该书版本不详,为《四

  • 古今词论

    一卷。清王又华(生卒年不详)撰。又华字静斋,钱塘(今杭州)人。本书杂录古今论词之语,但古人仅占十分之一。《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