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随笔

春秋随笔

① 二卷。顾奎光(生卒不详)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偶有心得则录之,故名“随笔”。此书长于议论而疏于考证,如其谓“春秋”例从义起,非义从例生;谓“春秋”有达例、有特笔,但应从大处着眼,不能苛细缠绕;又批评说《春秋》既云为贤者讳,又可责贤者备,既曰隐公为摄,又曰桓公为篡,此乃自相矛盾,皆深中《春秋》家迂阔之弊。又如其谓春秋灭国自齐桓始,然齐桓之前已有郑灭虢、桧,晋灭魏、霍之事,失考之甚。又如鲁庄公取哀姜,顾氏谓因其色美;敬嬴因雨而不克葬,《公羊》以为咎征,已是附会,而顾氏乃借以明天道,此皆臆度穿凿之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现存《敷文阁丛书》本。② 不分卷。清吴勤邦撰。勤邦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前有清道光二十七年作者自跋,知为嘉庆、道光时人。据该书自跋说,《周易》、《尚书》、《诗经》皆有纂述,后来看到阮元辑《皇清经解》所收各书阐发无遗,于是不再付刊,只将《素书辑注》及《春秋随笔》刊行于世。该书共三十七条,都是作者平昔的读书心得,随笔载记而成。其书大抵因事立论,自出己见的较多,偶尔也杂取先儒之说,而不专主于一家。意在折衷三传,所论大体平正。但评论史事,往往失之肤浅。该书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

猜你喜欢

  • 乐部

    一卷。不著撰者。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此书系从《太平御览》中辑出。马氏以为此乃隋时人所作,作者已考。书中首节载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等乐,并列举其乐器名称、种数、每部乐工人数、乐曲名目等内容

  • 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

  • 古易世学

    十七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别号南禺外史。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任礼部主事。后免官家居,因犯法逃窜吴中,改名道生,字人翁。事迹附见《明史·丰熙传》。丰坊生平喜作伪书,对各种经书都窜乱篇

  •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

  • 二谷山人近稿

    十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广东参政、河南副使、江西左布政使。卒后,王世贞撰墓志铭,详述其事迹。此编凡杂文八卷

  • 读吕氏春秋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毕沅校正《吕览》,阙陷颇多。鸿庆校正,参考了前人的成就。除毕沅所引诸书外,还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及俞樾《诸子平议》二书,共校订二

  • 疑礼问解

    四卷。附《疑礼问解续》一卷。朝鲜金长生(见《家礼辑览》)撰。此书为金长生平日与门人、朋友之间有关礼学的问答。参考前代礼书及诸家礼说,分门别类,对衣冠、居室、宗法及居家杂仪等都有所讨论,尤详于丧礼。书末

  •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

  • 韵语阳秋

    二十卷。宋葛立方(详见《归愚集》)撰。是书应名为“韵语春秋”,葛立方从晋人之俗,避“春”讳,改为“阳”字,虽无所谓,但令人费解。是书杂评诸家之诗,但不甚论及句法格律之工拙得失,多论立意、旨趣之是非。其

  • 论语逸编

    三十一卷。明钟韶(生卒年和事迹不详)编。钟韶字身台,海盐(今属浙江)人。此书集诸书所载孔子问答之语,分为三十一篇。前有其甥郑心材所撰的《序》,称其书根据六经,节取百家。但《家语》自有全书,《礼记》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