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续义纂要发微
七卷。见《春秋续义发微》。
七卷。见《春秋续义发微》。
八卷。明贺隆撰。隆字汝隆,别号逸庵,浙江永嘉人。贺氏爱好典籍,以其心得撰为此书,弘治年间由其子贺倍刊行。作者自序称,黄钟为万事之本根:黄钟为十二律之始,而十二律又所以调阴阳,制声乐;其他如度量权衡亦由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六卷。《遗稿》一卷。清侯方域(1618-1655)撰。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时称四公子。清顺治八年(1651)中乡试副榜。是集编年而成,止于南明覆灭之前,其中今体居多
八十回。不题撰人。据明沈德符《野获编》云,此书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撰,以彰其先祖郭英的开国功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亦持此说。另说为徐文长撰。作者究为何人,尚属疑案。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约成书于明代中叶
三十二卷。《附录》三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选。此书为唐诗选集,共三十二卷。卷一至卷六为五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七言古诗;卷十至卷十六为五言律诗,附六言律诗三首,并有五言律诗补编;
见《吕公实政录》。
十二卷。清王尧衢(生卒年不详)选编。王尧衢,字翼云,长洲(今苏州市)人,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编者将古诗、唐诗选录合编予以笺释注解之,自谓“欲抉诗之原本以及流而得其全”。所选上古至唐古、近体诗及隋代乐
一卷。汉何休注,清黄朝槐辑。何休(129-182),字邵公,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东北)人,东汉今文学大师。最精《公羊传》,著述有《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今存辑本),
八卷。明张世贤(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贤字天成,号静斋,宁波(今属浙江)人。正德年间以医术闻名。治验丰富,医理精深。著有《图注脉诀》、《脉学奇经考》、《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王叔和脉诀》等书。张氏认为
二卷。清释秋崖撰。释秋崖,金山江天寺住持。《金山志》卢见曾辑于百年以前,几经岁月,漫漶消磨,红羊创后,又逾四十年,秋崖时为住持,恐后代法嗣于年久事之后,无以考证之资,遂修辑此志。历时五年,于光绪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