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大事表

春秋大事表

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尚书质疑》)撰。此书将春秋列国之大事分类列表,有时令、朔闰、长历拾遗、列国疆域、列国爵姓及存灭、列国犬牙相错(附列国地名考异)、列国都邑、列国山川、列国险要(附列国地形口号)、列国官制、列国姓氏、卿大夫世系、刑赏、田赋、军旅、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附五礼源流口号)、王迹拾遗、鲁政下逮、晋中军、楚令尹、宋执政、郑执政、齐楚争盟、宋楚争盟、晋楚争盟、吴晋争盟、秦晋交兵、晋楚交兵、吴楚交兵、吴越交兵、齐鲁交兵、鲁邾莒交兵、宋郑交兵、城筑、四裔、天文、五行、三传异同、阙文、齐纪郑许曹宋吞灭、乱贼、兵谋、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杜注正讹、人物、列女。顾氏用力最勤者乃《朔闰表》,此表专就置闰之事进行研究。春秋时用古四分历,十九年而置七闰,闰月位置并不固定,或在年终,或在某月之后。《春秋》经传所记载的置闰有失误之处,而杜注在驳正经传之失时,因推算不精,有时反以正为误,孔疏又加以发挥,使问题更为复杂,以致生出许多穿凿之说。顾氏在其弟子华纲之协助下,积十年之力,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逐年考证其闰月之设置,于前人失误之处颇多订正。如桓公五年《经》“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陈侯鲍不可能卒两次,故《左传》以“再赴”为说。杜注认为甲戌为前年十二月廿一日,己丑为当年正月六日。顾氏则认为桓公四年冬当有闰十二月,甲戌应是正月廿一,而己丑应为二月七日,经书“正月甲戌”不误,但甲戌之下当有阙文,而已丑上则脱“二月”两字,既纠正了《左传》、杜注之误,又破《公羊》、《穀梁》穿凿之说。时陈厚耀撰《春秋长历》一书,顾氏屡求其书而不获。此书之推论朔闰,采杜预隐公元年正月起辛巳朔之说,而陈氏则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杜说提前一月。《时令表》从《春秋》经传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差别之记载,逐条对比,以证明经用夏正,而《左传》则杂用周正夏正。表后附有《旁通诸经七种》,从《诗》、《书》、《易》、《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中撷取反映周正夏正之记载以为旁证。《三传异同表》则于每条经文之下约举三传之文,显其相异之处,再引先儒评论,加以己意按断,简洁明快,可一览而知三传之异。《左传杜注正讹表》专以纠正杜注之讹。顾氏认为,杜氏“解释经传,不无龃龉,而其最大者尤在昭十五周景王葬穆后。杜注于此认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同齐斩,既葬除丧服,凉暗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明傅逊《左传属事》于杜氏之说己多驳正。顾氏认为,杜氏短丧之说“得罪名教”、“害于政事”,且导致“千古同病”。每表之后有总论,其议论多精彩之处。如《列国疆域表·晋疆域表》后论云:“周行封建,其势散;晋并列国为郡邑,其势聚。封建之不如郡县,自春秋之世不已较然哉!”此书为顾氏积四十年精力而成,可谓对《春秋》专门性研究之集大成者。现存乾隆十三年刻本、万卷楼本、《续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述闻

    一卷。清林庆炳撰。林庆炳字耀如,侯官人。官至广东侯补盐大使。此书摭取易义十八事,荟萃群言,并折衷旧说抒发己见。尤其是对王引之批评最为严厉的郑玄爻辰法,虞翻旁通说等,更是极力维护,故其说往往渊源古义,虽

  • 春秋经传日月考

    一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诸生。同治中两诏征赴同文馆,以疾辞。精于天文历算,著有《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粟布演草》、《学计一得》、《格术补》、

  • 果山修道居志

    二卷。清叶鉁(详见《续小学》)撰。果山在浙江嘉兴,叶鉁曾卜居其地,创立“修道居”。此书是叶鉁自为“修道居”修“志”,所以此书名为《果山修道居志》。此书第一卷述其所居以释、道、儒三教合为一堂,后一卷为同

  • 六经正名

    不分卷,附答问五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写成于自珍四十二岁时。全书大义,宗刘向《七略》及班固《艺文志》之说,把经部分为经、传记、群书。“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

  • 史学璧珠

    十八卷。明钱应充(生卒年不详)撰。钱应充字子美,绍兴(今属浙江)人。此书分类隶事,皆以坊本《纲鉴》为主,又摭采类书以补益,内容皆集为偶句。中分天地、灾祥、君道、臣道、伦理、品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

  •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因事为太祖所恶,伪作疯癫,以病免归。少时以《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其诗学杜甫,重在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

  • 明文征

    七十三卷。明何乔远编。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福建晋江人。生卒年待考。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累南京工部右侍郎。著有《闽书》。此书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自洪武迄崇祯初年。自序云:国家之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