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四卷。清周炽(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周炽字旦林,铜陵(今安徽铜陵)人。该书撰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分四卷。卷一为隐公至庄公,卷二为闵公至文公,卷三为宣公至襄公,卷四为昭公至哀公。另有凡例二则,列在卷首。周炽信从胡安国《春秋传》。该书以胡传为原本,进行推演。分为上下二格,如高头讲章。下格为《春秋经传参订读本》,前列经文,后附胡传,间或参考诸家传注,以发挥经义。上格则为作者的《体注合参》。他将《春秋》经文中可以作科举考试题目的,截取其中一二字为题,并作出破题概括大义。然后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及各家解说进行诠释。对立题命意推究尤详,并往往讲求作文的方法,以备士子应付科场考试时作八股文之用。该书有康熙五十年(1711)漱芳轩刊本。

猜你喜欢

  • 游雁荡山记

    一卷。清周清原撰。周清原,字蓉湖,江苏阳湖人。《乐清县志》载雁荡山,有十谷八洞三十岩,得名之峰一百二十座。周清原游雁荡山,匆匆两日,使游未尽此山之胜,仅及一半,但纪大龙湫至详。记入谷缘涧行,水声潺潺,

  • 西沤全集

    十卷。《外集》八卷。清李惺(?-约1863)撰。李惺,字伯子,别号西沤,四川垫江人。嘉庆丁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迁国子监司业,调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乞养归课后主锦江讲席二十年,后与一道士遍游山水。其人

  • 刍言

    三卷。南宋崔敦礼(生卒年不详)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南渡后,爱溧阳(今属江苏)山水,买田筑室以居。与弟崔敦诗同登绍兴进士第。官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崔敦礼喜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

  • 道德真经传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

  • 柏斋三书

    三卷。明何瑭(详见《医学管见》条)撰。此书三卷,一为《阴阳管见》,一为《乐律管见》,一为《儒学管见》。大多好为异说,如论阴阳则以周子相生之说为不可信,且极诋《张子正蒙》及《邵子经世》诸书之过失。论乐律

  • 书品

    一卷。南朝梁人庾肩吾(487-551)撰。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庾肩吾自幼天资颖慧,八岁即能赋诗,后成为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曾奉王命与刘孝威等共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左传翼服

    一卷。清胡匡衷(详见《周易传义疑参》)撰。《左传》自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行,贾逵、服虔诸家之注遂湮没无闻。孔颖达撰《春秋左传正义》,主杜注而驳贾、服,胡匡衷认为不是持平之论。他认为现在流传的杜预注文,

  • 仲志

    五卷。明刘天和(生卒不详)撰。刘天和,字养和,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县)人。明正德年间(1508)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提督团营,谥庄襄。多次率兵抗击外敌,曾总理河道,治理黄河,著有《问水集》等。刘天和任河

  • 龙筋凤髓判

    四卷。唐张鷟(约660-741)撰。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高宗调露年间考中进士。授歧王府参军,累官至学士,四门员外郎,终于龚州长史。其事迹载于两《唐书》其孙张荐传中。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