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

易学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偶尔涉及象与卦变,其主要内容是论人事,并借经文以寓发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云:“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这是在自解固位招攻之意。又如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解《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这些都是暗指“台谏掊击”之事的。诸如此类,往往借经抒意。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嗑”,认为“噬嗑”与“市合”同音,故然。此类亦多穿凿。今首都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易学》十二卷,为该书最早刊本。《四库总目》著录存目。② 五卷。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湖北汉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官广南知府。该书卷首有天启六年(1626)自序,其《序》云:“初好读《易》,即寻究万廷言《易原》一书,恍然有得。迨三仕南中,官邸多暇,日以乐玩为业。研证既久,翻搜亦侈。其不甚异意者,程子《易传》外,独杨简之《己易》、苏轼之《易解》、焦竑之《易筌》、邹德溥之《易会》,以故编中多采四家之书。”此书不遗训诂,更以拟议、发明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③ 一卷。宋王湜撰。王湜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人,《文献通考》载其名。尚秉和考证,其盖专门发明邵(康节)学者。其书首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皆以先天为主。次论邵子六十四卦方圆圈,而谓西北阴多,东南阳多。再论八卦数,谓一二三四以在阳位,故左旋而东;五六七八以在阴位,故右转而西。各起于南而终于北,此则取八卦以制数,故起于一而极于八。次论揲蓍之法,阴阳进退之故,大衍数与历数之关系。篇末录有《皇极经世节要法》。今存清康熙刊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

  • 云窗丛刻

    十种,十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1866-1940)编。罗振玉字叔蕴,浙江上虞人。此丛书为罗振玉侨居日本时,汇辑所获唐人写本、魏齐石刻、宋元人集部著作、近人手稿,以及他自己和王国维二人的著作,仿古香斋袖

  • 词径

    一卷。清孙麟趾(生卒年未详)撰。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江苏苏州人。此为论词之作。首末二部为学词常法,中部为作词十六要诀。学词法虽浅近,且前人亦有多言。然造语简质,易于领会。如谓:“梦窗足医滑易之病,不

  • 六书类纂

    九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为官于湖南。是书分类纂集说解,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五卷为原体篇、偏旁考、补逸、篆文类似考、建首之文,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

  • 艺经

    一卷。魏邯郸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史志未载,各书所引,并言邯郸淳《艺经》,可知其必有所本。书佚已久,马国翰集为一卷。其中论棋较多,言棋局纵横各十七道,与通说十九道不同。言投壶说,投壶法十二筹,以象十二

  • 黄元龙诗集

    八卷。《附尺牍》二卷。明黄奂(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黄奂,字元龙,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龙小品》等。其诗意力主独创,而失之生硬。集中诸体皆备,独无七言律诗。因流俗唱和,多用七言诗,故黄奂

  • 读书漫笔

    十八卷。明方澜编撰。澜为福建莆田人,正德丁丑(1517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摘录自《汉书》至《唐书》等各家正史中有关字句,兼有训诂、评论等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载有清两淮马裕

  •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

  • 存学编

    四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作者小注见《存性编》。此书是作者儒学论著《四存编》之二,全书论述中心意思是孔周等圣贤的学说之所以有别于“异端”,是因为它事事注重实用的学说,与空谈“心性命理”之

  • 芜湖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嗣蕙、梁启让修,陈春华纂。吴嗣蕙,字香圃,江西新建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祁门县调任芜湖县知县。梁启让,字揖亭,江西新建人。进士,嘉庆十年来任芜湖县知县。先是芜湖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