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元史

新元史

二百五十七卷。近人柯绍忞(1850-1933)撰。绍忞字凤荪,又名蓼园,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等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纂,参与修撰《清史稿》。他立志改写元史,从《永乐大典》中摘抄散见的元《经世大典》,后又从陆文端处得洪钧《元史译文证补》,间接吸收西方史料,并利用《元朝秘史》、《元典章》、《蒙兀儿史记》等书,广搜元人文集及元碑拓本,博采诸家成果,使“其书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李思纯《元史学》)经过十多年努力,于1920年撰成此书。次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此书于“正史”,遂有二十五史之称。该书太祖、太宗本纪较《元史》记载为详,又补立了许多《元史》所缺的列传,特别是南宋遗民,如郑思肖、谢翱、唐钰、王炎午、龚开、汪元量等,以及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和割据一方的军阀,如韩林儿、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等传。志、表部分补充了不少内容。1924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因此书授与柯绍忞文学博士。此书的缺点是新补史料或考据不注明出处,使人难以利用。原书每卷有考证,刻书时以其分量过多而删去。柯死后,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刊行其遗著,其中有《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新元史》的版本主要有民国初年徐刻本,开明书局《二十五史》本,1988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周氏丧服注

    一卷。宋周续之(377-423)撰,清马国翰辑。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人。早受业于范宁,名冠同门,号曰“颜子”。后隐居庐山,事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甚受武帝礼遇,辟为太尉

  • 古香山馆诗存

    三卷,清彭洋中(1803-1864)撰。彭洋中字彦深,号晓杭。湖南湘乡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官至四川潼川府知府。彭洋中有济世之才,其任邵阳学官时,颇著勤劳。晚宦潼川知府半年,勤政爱民,潼川人称

  • 六艺之一录

    四百零六卷,续编十二卷。清倪涛(生评详见《周易蛾述》)撰。倪涛平生笃志好学,年过百岁犹著收不辍。因家贫不能得人缮写,便自己与妻女抄录。书成后不曾付梓,《四库全书》收此书即依其手稿著录刊行。书共分六集,

  • 裴启语林

    见《语林》。

  • 春秋传注约编

    五十卷。清郑士范撰。士范字冶亭,陕西凤翔(今陕西凤翔)人,清道光壬午(1822)科解元,乙未大挑一等,签分贵州,补贵筑知县。士范解经纯主宋学,《春秋传注约编》全录宋人程颐、胡安国之说,又对其他家的注释

  • 古方考

    见《脉药联珠古方考》。

  • 上思县志

    六卷,清黄大受修,黄步青纂。黄大受,字可轩,广西靖西县人,清末增生,民国三年(1914)任上思知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参予修纂《归顺直隶州志》。黄步青,广西上思县人,清末增生。康熙二十三年(16

  • 读经析疑

    二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镐敏字半阳,号京圃,衡山(今湖南衡山县)人。乾隆甲寅举人,嘉庆辛酉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中允司经局洗马、安徽学政、严州知府等职。为官多惠政,颇负时望。除本书外

  • 名家表选

    八卷。明陈垲(约1547前后在世)编。陈垲,浙江余姚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本书是陈垲在广东所选,以训士子之用。计有唐表一卷,宋表七卷。此类书,曾有明胡松所编《唐宋元名表》四

  • 瘗鹤铭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详见《昭陵六骏赞辨》条。康熙六年(1667),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仰卧以手拓石,共得六十九字。较诸本独多,比宋黄长睿、董招所载,多得八字。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传本入“四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