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则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特精,是又不以句法求六经。陈骙此书卷首有南宋乾道六年(1170)自序。分上、下二卷,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目,共六十二则。书中力主“发于自然”,“以意为主”,“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对“搜摘古语,撰叙公事”则予以反对。要“理周”与“文简”统一,并“以蓄意为工”。但要“言简而不疏,旨深而不晦”。文要“上下相接,若继踵然”和“数人行事”。对章法曰,“载事之文,有上下同日之法”,“载言之文,又有答问”。所论章法修辞是本书较有价值的。认为“文有助辞,犹礼之有傧,乐之有相也。礼无傧不行,乐无相不偕,文无助则不顺”。指出“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和“诗人之用助辞,辞必多用韵”效果不一。还论及了“重复”、“对偶”、“倒语”、“病辞”、“疑辞”、“比喻”等。其尤重“比喻”,称“易之有家,以层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要“博采经传”,列举了“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本书自明、清以来有多种刊本流传,后《丛书集成初编》亦曾据《宝颜堂秘笈》本收入。有明南临刊本、《唐宋丛书》本、《秘笈》本、《格致丛书》本、《台州丛书》本、《文学津梁》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则》校点本,与《文章经义》合刊为一。

猜你喜欢

  • 皖省志略

    四卷。清朱云锦辑。朱云锦,字炯斋,清直隶永清人。清嘉庆二十二(1817),朱云锦游幕河南,时值吴邦庆任河南布政使,朱氏受其嘱辑录《豫乘识小录》一书,以户口、田赋、仓储、盐漕、诸大政为纲,而以府县为目以

  • 询刍录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取里巷相传讹谬之事,以及通俗俚语,各为疏证其出处,所以以“询刍”为名。篇帙甚短,仅十九条,千余字。有些内容可资考证之用。如“牵牛郎”条云:“小儿相牵,戏曰:‘牵

  • 顾亭林年谱补正

    一卷。清常庸撰。庸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与缪荃孙所录顾谱互有详略,然考证详实,或可订正诸谱之误,或可补诸谱之漏。如顾咸建授命,在杭不在吴;江耿橘顺天宛平人,非献县进士;薛案自署衲米,号堆山,不号米堆山

  • 龟甲兽骨文字抄释

    二卷。(日本)林泰辅辑。林泰辅,文学博士。商周遗文会编《龟甲兽骨文字》一书时,曾将《抄释》两卷,附于其后。《抄释》是把所著录的甲骨拓片可释读的文字摹录,隶定出汉字,有天干、地支、数字、祖先名及一些常见

  • 广陵集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

  • 东天目山志

    二卷。清释松华、陈兆元同撰。松华,昭明禅寺住持。陈兆元,生平不详。明徐嘉泰著有《天目山志》四卷。后章之采辑《东西天目志》八卷,以天目山东西二峰辑为二志,各分四卷。杭州太守李烨然合而刻之。至清初又分刻之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正谊堂诗文集

    二十卷。清董以宁(1629-1670)著。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县人。能诗文,尤工于词,于历象、乐律、舆地皆有造诣。与陈维崧,邹祇谟,黄永并称“毗陵四才子”,晚年至力经、易,著有《正谊堂文集

  • 五色石

    八卷。题“笔炼阁编述”,自序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认为“笔炼阁主人”当是徐述夔的别署,因清代《禁书总目》徐述夔悖妄书籍目内有《五色石传奇》。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东台

  • 困辨录

    八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永丰(今属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任华亭知县。嘉靖四年(1525),召为御史。因劾奏宦官和权臣,而有能谏之名。出为苏州知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