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
十二卷。分例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另字撝约,号轩,曲阜(今属山东)人,孔丘六十八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父母丧,以哀卒。广森曾受学
六卷。清于琳撰。于琳字员瑕,号甘山,平湖人。明天启时诸生。此书因循旧说,依文训释,基本上没有发明。末尾列有三十三个图,也都是抄袭旧图而对其稍稍作了改变。其中于琳自己作的,如在天成象图,以日星霞露虹左列
五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正德进士,历官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李濂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初受业于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以古文
八卷。清汪绂(详见《周易铨义》条)撰。绂有《六礼或问》十二卷已著录。书首有吴引孙《序》“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序》言,“学以育才,而才以莅事而事治。今人首尚科举,乃判学与事为两途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六十五卷,首一卷,清蒯正昌等修,胡九皋、刘长谦、黄诗笙撰。胡九皋,字鹤樵,湖北荆门州人,监生。刘长谦,字吉人,本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官国子监学正。黄诗笙,本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
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168-188年)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
一卷。清王仁俊(1866-1913)撰。王仁俊字杆郑,号籀许,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官至湖北知府。精于史学及敦煌学。著述有《说文解字考异订》、《白虎通义集校》、《汉书艺文志考证校补》等。是书历考孝经诸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