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影宋刊巾箱本八经

影宋刊巾箱本八经

不分卷。不著编者姓名。据宋景定《建康志·书籍门》记载:唐孔颖达奉敕撰修之《五经正义》在宋代有官方刊刻的监本、福建刊刻的闽本、浙江婺州刊刻的婺本。浙江湖州陆氏曾获宋刊巾箱本,学者们断为婺本。巾箱,亦称巾笈,古时放置头巾或文件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箱本,小开本的古书,因其可置巾箱中,故名。系后世袖珍本之滥觞。陆氏藏本结体方峭,笔锋犀利,体现了宋代福建刻工的风格,定为闽本无疑。明靖江本的《五经正义》就是根据闽本所刻,明人翻刻时,基本保持了宋本特色,只是在书页上加刻了上栏。清康熙年间的《秦刻九经》也是根据此本所刻。《秦刻九经》,今存八经。其中《周易》二十二页、《尚书》二十八页、《毛诗》四十页、《礼记》九十三页、《周礼》五十五页、《孝经》三页、《论语》十六页、《孟子》三十四页。宋刊《九经》、《三传》仅有此散帙。每半页二十行,每行二十七字。版框左右双栏,书口为细黑线,版心下方刻有刻工姓名,一二三字不等。补刻的书版则标明“系刊换”,或“某某板”的字样。因避宋讳,书中贞、桓、慎、惇皆缺末笔,大字不缺。可见此本为宋宁宗以前刊刻。书为袁寒云所藏,当时藏书各家视此为罕见的传世秘本。近代刻书家,江苏武进陶湘于1926年将此本影印行世。从陶氏影宋本八经来看,书行极密,字细如发。原本下落不明。而今只能从陶氏武进本窥得宋代九经格式。《影宋刊巾箱本八经》目录:《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此书有民国丙寅(1926年)涉园陶氏影宋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尚书微

    一卷。清刘光縢撰。本书所解释的只有《西伯戡黎》、《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等几篇,颇多新见,其中尤以解《金縢》为新,认为“武王知周公之圣,荐之于天祖

  • 昌平州志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

  • 农学津梁

    一卷。英国恒里汤纳耳(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卫理译,清汪振声笔述。恒里汤纳耳,生平不详,疑即撰写《农学初级》的旦尔恒理。《农学津梁》共六十章,主要是谈论土壤、植物和肥料,内容与《农学初级》大同小异。有光

  • 中兴间气集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 本草纲目

    五十二卷。明李时珍(1518-1593)撰。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著有《四珍发明

  • 考信录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 千岩和尚语录

    无数卷。明代释元长(生卒年不详)撰。元长。俗姓董,字无名,萧山县许贤乡人。自幼聪明过人,七岁经书过目成诵,举止行为如若成年人。少年依授经师学习《法华经》,据义问师,常常使业师受窘。后于灵芝寺受具足戒。

  • 琴谱大全

    十卷。明杨表正撰。杨表正字西峰,延平(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记录古来琴谱诸调,搜集很广。其中考证音文,注明指法较详。此书初刊于万历元年(1573),后又经校正,增以新曲。《四库全

  • 禹贡示掌

    一卷。清尤逢辰撰。尤逢辰字霭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诸生,官荥泽县主簿。卷首有自序,认为注《禹贡》者,莫详于胡渭《禹贡锥指》,只是该书繁复难读,于是尤逢辰便节其大纲,以己意联缀成文,使之便于习

  • 读易汉学私记

    一卷。清陈寿熊撰。惠栋曾著《易汉学》,论述汉儒说易源流,但作者认为惠氏著作于汉学源流方面虽略具规模,但考证实疏。于是作此书以补正之。比如惠氏认为朱子解释《周易参同契》中的“二用”即用九用六是错误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