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
四卷,补遗一卷。清黄淦撰。此书卷首有特通阿序以及黄淦自序,其次是古《尚书》序及总论。卷一《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四《周书》,卷末补遗。书中无黄淦自己的见解,多取自诸家之说,所采宋人蔡沈
不分卷。明高名衡(?-1642)撰。高名衡,字平仲,号鹭矶,山东沂州(今临沂)人。生年待考。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沂州被破,名衡死亡。
四卷。清黎由高撰。黎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此书专门阐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之义,而一归之于图。一卷总论后天方位,见经之当归于图。二卷说乾坤为归经于图的纲领。三卷说反对为归经于图的门户。四卷摘录诸卦为归经
一卷。清朱筠(1729-1836)口授,徐昆笔述。朱筠,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曾官安徽、福建学政。著有《笥河集》,总纂《日下旧闻考》等。朱筠在
十五卷。明许中丽编。许中丽生平爵里未详。朱彝尊《明诗综》称明初操选政者有许中丽,则洪武中人。此书传本残缺,仅存七言律体一门。唐后即接以元明,不录宋金。《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四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任庵,诸城(今山东诸城)。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因母亲年老留养不赴官。1669年母亲去世,选为广东西宁县令。后举“博学鸿词”不赴。王钺善诗文
四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序称,蒋氏于同治七年(1868)赴广东,不幸染疾。是集即为蒋氏在其养身治病之闲暇所作。因其寝榻寓处为圃珖岩馆,故名之。蒋氏认为“诗律贵细”,并以此贯
八卷。旧题西方子撰。西方子身世不详。《四库全书》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受王焘《外台秘要》影响很深。全书分八卷,每卷皆无题名,按人身穴位图分卷。卷一为头、胸、腹正面图,三幅;卷二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