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天论

安天论

一卷。晋虞喜(281-356)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少立操行,博学好古。永嘉、太宁、咸康中,累徵不起。永和初有司议祧庙不能决,朝廷遣就喜询访。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著《安天论》以难《盖浑》之说。又释《毛诗》、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隋书·经籍志》曰:“梁有《安天论》六卷,虞喜撰。亡。”新旧唐志并著一卷,今佚。马国翰辑录成卷。其说不主“盖浑”,而主“宣夜”。以姚氏《昕天论》族祖《穹天论》为非。以为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盆。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曜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葛洪闻讥之曰:“苟辰宿不庞于天,天为无用,便可言无,何必复言有之而不动乎。”洪驳似为近理。然其无方圆不同之义,与《大戴礼记》天圆地亦圆之说相合。考“宣夜”为夏殷之法。形体事义,并无所出,惟汉秘书书郎郝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纳之;高远无极,眼惊精绝。故苍苍然。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黝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需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性,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喜说实基于此耳。是书传世者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双云堂稿

    十二卷。清范光阳(约1703前后在世)撰。范光阳,字国雯,号北山,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福建延平府知府。范光阳工诗,本集是他晚年所手定,殁后其孙

  • 乐志堂文集

    十八卷。《乐志堂文略》四卷。清谭莹(1800-1871)撰。谭莹字兆仁,号玉生。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谭莹自幼聪颖,长于辞赋,尤工骈体文,曾著有《乐志堂诗集》、《岭南遗书

  • 易图疏义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

  • 明穆宗实录

    七十卷。明张居正(详见《通鉴直解》)等奉敕修。隆庆六年(1572)十月,命朱希忠为监修官,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负责纂修。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总裁官仍为张、吕二人,万历二年(1574)七月书成。该书

  •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

  • 华严一乘十玄门

    一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一乘十玄门》是智俨承业师杜顺和尚之说,作于唐贞观初年。首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立因果二门。果门不可言说,因门之中又辟有二章,以

  • 重续千字文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

  • 易说要旨

    二卷。清李寅撰。李寅字东崖,吴江人。该书采用王弼本,仅仅解释上下经。前面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自序,说该书取法于朱熹《本义》,但语多庞杂,往往连《本义》的原旨一并丢掉了。《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袁礼部诗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

  • 朝野佥载

    六卷。旧本题唐张鷟(详见《龙筋凤髓判》撰。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著录,《朝野佥载》原为二十卷,《宋志》另有补遗三卷,原本已佚。今传本六卷,附补辑。此书所记皆唐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