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注补

大戴礼注补

十三卷。清汪照(生卒年不详)撰。汪照,初名景龙,字纚青,一字少山,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贡生,负诗名,精考证,工八分书;尝佐王昶分纂《金石萃编》;游陕西,历主华原横渠书院;著有《三家诗义证》、《宋诗选略》、《陶春馆吟稿》及是书。书首有王昶序,略言:“《大戴礼》,宋时列于十四经,先哲谓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情,严礼乐之辨,究度数之详,固已度越诸子百家,与《小戴记》并行,宜也。河间献王所献共百三十一篇,刘向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又后氏戴氏古经七十篇,今自《小戴记》四十九篇及《大戴记》三十九篇,去重复外,实八十四篇,遗佚已逾其半,可勿郑重爱惜疏通而证明之欤?《大戴记》之注,惟卢辩一家,而简略无以发其博大精深,且传写日久,讹舛滋甚。予友卢学士文弨、戴太史震,曾厘正其文字,而注释未及为,汪君纚青作解诂,纠集同异,采撷前说,一字之误,必折衷于至当,盖颛力者三十余年。后世有复十四经之旧者,大戴之书将立学官,则君之解诂,当与孔贾并行”云云。是书首列目录。卷一之《王言》,据篇内及《孔子家语》仍作《王言》,不从程、朱、沈本作《主言》,与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异;《盛德》用武英殿校本,合《明堂》为一篇;《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文王官人》诸篇,次第均有改订,故无两七十三;《公冠》,各本均作《公符》,此订为《公冠》,孔氏《补注》,王氏《解诂》均与此同;《夏小正》篇则勘分经传,尤见苦心,若《王言》篇“百步而堵”,则信戴氏校本,堵为亩字之讹,此类甚多。是书以校本为主,王氏《解诂》则主要用旧本原文,且不满于校改文字;是书则引类书以正原文,孔氏《补注》与之相似。是书末有附录,载卢文弨、惠栋、戴震所论校者,以戴氏为多;又载戴氏与卢文劭书,以为他们未核出的误字自《保傅》注至《子张问入官》注,仍有十条之多。其后又载逸礼语及诸书所引与今本不同者,其中以《仪礼·丧服传》为最多,《文选》《太平御览》《曲礼》疏等亦不少;惟《渊鉴类函》《诸礼通考》皆清人著作,所引《戴记》必本古书,似应举所从出。总之,是书于《大戴记》可谓殚心竭力,实为治礼经者所宜注重也。是书版本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启札锦绣

    一卷。旧本题清旷赵先生编,不著其名。所录皆南宋人启札,而不题作者之姓名。盖当时盛行此体,书贾采辑刊版,备挦扯之用,不足以言文章。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尚书后案驳正

    二卷。清王劼撰。王劼字子任,四川巴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是为驳王鸣盛《尚书后案》而作。王劼在其自序中驳斥《尚书后案》,说它譬如魔趣,不辨昏晓。此书上卷认为《尚书后案》在播弄篇卷之外,更有四谬:一是怀疑

  • 诸真元奥集成

    见《诸真玄奥集成》。

  • 别本澹轩集

    八卷。明马愉(1395-1447)撰。马愉,字性和,临朐(今山东临朐县)人。生平详见《澹轩集》(辞目)。是集系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马愉之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澹轩集》残本,又经愉家人掇拾逸作,补

  • 仪礼图

    ①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著述讲学。除著有《仪礼图》、《仪礼旁通

  • 谷山笔尘

    见《笔尘》。

  • 言馨草堂诗集

    三卷。易翰鼎(生卒年未详)撰。易翰鼎字寿梓,湖南湘阴人。清末诸生。入民国后卒,年八十余。翰鼎喜读宋儒书,尤留心经世之学。此诗集三卷,为民国十七年(1928)翰鼎外孙浏阳刘豫璇兄弟排印传世。卷首有黄世崇

  •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

  •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

  • 莲心室遗稿

    一卷。清俞富仪撰。俞富仪,生平不详,字宝娥,安徽婺源人,俞祖声之女,沱口郎传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初年刻本,书前有胡廷圭序言,江峰青、俞振书等题词,江峰青为其写有小传,其弟俞庸升写有节略,书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