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堂座右编
二十四卷。清朱潮远(生卒年不详)编。朱潮远字卓月,扬州人,自称朱子之后。《四本堂座右编》是朱潮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写成于康熙三年(1664)。内容分四门,其一记述起家,其二记述治家,其三记述齐家,其四记述保家。每门又各分六个子目,每目为一卷,皆杂采前言往行,删削旧文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二十四卷。清朱潮远(生卒年不详)编。朱潮远字卓月,扬州人,自称朱子之后。《四本堂座右编》是朱潮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写成于康熙三年(1664)。内容分四门,其一记述起家,其二记述治家,其三记述齐家,其四记述保家。每门又各分六个子目,每目为一卷,皆杂采前言往行,删削旧文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一卷。清代释书庆(生卒年不详)书珮(生卒年不详)等编。《蒋山芥庵禅师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所记内容为天童寺释辅良禅师语录。辅良,俗姓范,字用贞,号芥庵。吴(今江苏)人。因其自幼虽聪明颖悟,但体格单薄。父
一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子钟,号后渠,河南安阳人。明经学家,其学以程、朱为宗。著有《读易余言》、《中庸凡》、《程志》、《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崔后渠集》等。是书先全文后通释。文遵古
一卷。晋虞耸撰,清马国翰辑。耸字世龙,系虞翻第六子,其书“史志”不著录,佚已久矣。国翰据《晋书·天文志》及类书辑录成卷。《太平御览》卷二引虞昺《穹天论》,又引《天文录》亦作虞昺。昺为耸弟,翻第八子,仕
二卷。清平畴(生卒年不详)撰。平畴,字种瑶,山阴(浙江绍兴)人。官历江西候补县丞。平畴工诗擅画,集中七古突兀瑰奇,如天风海雨,声势夺人,七律有佳句而少佳篇。如:“扉底泥香芳草远、笠边雨细杏花开。”抒躬
三十六卷。清魏荔彤(约1685前后在世)撰。魏荔彤,字念荔,直隶柏乡(河北柏乡)人。魏裔介之子。生卒年不详。年十二补诸生,以资入为内阁中书,选凤阳同知,后官至江苏按察使。嗜好古学,勤奋著述,罢官后杜门
图一卷,论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山东新城人。尚著《白云山房诗集》、《白云山房文集》、《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等。张氏嘉庆乙亥年(1815年)自序云:“今年诸孙幼稚者,欲使知平仄,其才敏
一卷。清李远(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李远字君宏,益都(今山东胶州)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工诗,好为近体,吐属恬雅。著有《拙斋集》。是集皆五、七言近体。诗风清雅。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陈履和撰。履和清中叶云南人,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崔述(详见《孟子事实录》)门人,刻有崔述遗书88卷。此书所记即崔述事迹,尤详于崔氏任福建罗源、上林知县时的治绩。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二卷。清孙景贤(1880-1919)撰。孙景贤,字希孟,号龙尾,江苏常熟人。其父孙国桢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及第,官户部主事,能属文,善诗词。孙景贤童年早慧,继承家学,苦心孤诣,亦能诗工词。进入民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北宋末年死于靖康之变中的傅察、种师中、王禀、刘翊、种师道、何庆彦、黄经臣、刘、李若水、徐揆、孙传、张叔夜等12人事迹。南宋宗泽、张悫因黄潜善、汪伯彦梗阻而死,亦附录于后。书作于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