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讲义

四书讲义

四卷。清安维峻撰。维峻字晓峰,陕西秦安(今陕西秦安)人。官至给事中。是书随意就一章或数章为说,不依书的次第,其说纵横泛滥,博而能切,其中有说四书而兼正他经者,如陈成子弑其君章。维峻谓圣人因旧史以作《春秋》,旧史从赴告之文,有所损不能有益,弑君之国,每不以实赴,大都以微者当之,故书曰某国弑其君,某国人弑其君,此经所以书齐人弑其君王于舒州。此说甚当,并可以解《论语》解《春秋》。又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章,谓圣人欲以文王刑于之化为家法,因辨孔门三世出妻,一世再嫁之说之诬圣。此说也极当,并可以释《论语》,释《礼》。卷首有刘尔炘序及维峻自述。该书有宣统三年(1911)刊本。

十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清学者,历算家。著有《惺斋杂著》、《勾股衍》等。是书卷首有自序,章次为《大学》一卷、《中庸》四卷、《论语》三卷、补一卷、《孟子》二卷。大旨宗朱注而推衍其义,对稍违朱注之他说,加以辨正,却并不完全墨守朱注。铢权黍量,析理极精,尤详于《中庸》。《中庸》论鬼神遍证群说,繁而鲜当。书中说《孟子》,最简略也少阐明。该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

六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条。此书乃其为南京太常寺卿时所作。万历三十七年(1609),其孙郑心材始刊之。《四库提要》原题无卷数,据《四库采进书目》知当为六卷。《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亦作“六卷,刊本”。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详见《四书朱子语类摘抄》)撰,其门人陈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孟子》十四卷。先是坊间有留良《四书语录》之刻,以为中多混杂,且有妄意增删之处,因与同学蔡大章等及留良子葆中更互商酌,而成是书。留良之意,认为欲明孔孟之道,必求之于朱子之书,故书中悉就朱注发挥,然体会有得,多有比朱注更精更切者。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刊本。

① 一卷。明顾宪成(1550-1612)撰。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忤旨,归故里。与弟允成创东林书院,与同道讲学其中,抨击奸佞,声名大振,阉党魏忠贤等视为寇仇。卒后谥端文。著有《顾端文遗书》、《小心斋札记》等。是书所讲只二十二章,就大处阐发,要处指点,精粹切实。其讲“举直错诸枉”章,讲“鸡鸣而起”章尤警透。讲“行己有耻”章,谓夫子于子贡问士,独提出一“耻”字,这“耻”字极有精神,极有气力。耻道德不如人,究不到圣贤不肯干休。说四书句句字字落在实处,颇能针砭时弊。该书有同治八年(1869)小石山房丛刻本。② 不分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学者,著有《因易简说》、《四书讲义》、《春秋孔义》等。是书为攀龙平时讲学之作。拈某章或某节而为之说,中多体会有得之言。如讲“六十而耳顺”二节,谓圣人之学全用逆法。讲“一贯”章,谓所谓“一”不是只说一个心,是说这个心到“至一”处,一便上下四方,古往今来,一齐穿透。此数章讲得最警切悚动,虽解经之旨未尽合于先儒,而为学之方,大有益于学者。其余说理均能透入深际。书首有小引,谓圣人之言,皆言吾之所以为吾,可以识是书之旨。有崇祯四年(1631)刊《高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妙法莲华经疏

    一卷。宋代竺道生(355-434)撰。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幼颖悟聪慧,依竺法汰出家为僧,随师姓竺。是我国晋宋间的义学高僧。他有过目能诵之

  • 转注本义考

    不分卷。清王金城(生卒年不详)撰。金城四川巴县人,时当光绪间。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根据《说文自序》所举转注之例,述其本义及与诸书分界,并将转注字一一胪列出来,以为标准;下篇据曹仁虎《转注古义考》对诸家

  • 大学示掌

    一卷。中庸示掌 一卷。清汤自铭撰。汤自铭,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首有秦宫璧、汤自超序及例言。所取范围狭小,语言简赅,以便随处展玩及临场检阅,故曰示掌。义理均遵《朱子章句》,间

  • 淡静斋文钞

    六卷。《诗钞》六卷。《祭仪考》四卷。《说课》二卷。《邶风说》二卷。《离骚笺》二卷。清龚景瀚(1747-1802)撰。龚景瀚,字海峰,福建闽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历官合州知州,兰州知府。其

  • 胶澳志

    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赵琪修,袁荣穸纂。赵琪,掖县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胶澳县长。按胶澳本属胶州即墨之一部分。自中外通商以来,因其地理重要,疆域分析,刚三十年。德国人租之于先,日本人占之于后,乃与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

  • 周易后传

    八卷。清朱兆熊撰。兆熊字公望,号兹泉,浙江海宁人,乾隆举人,官至龙游训导。为学长于《春秋》,著有《周易后传》八卷,《易互卦图》一卷,《冬夜讲易录》一卷,《春秋新义》十三卷等,又有礼注、家训等。此书自序

  • 礼疑义

    一卷。南朝梁周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周舍,字昇逸,汝南安成(河南汝南县东南七十里)人。官至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卒赠侍中护军将军,谥简子。事迹见《梁书·周舍传》及《南史·周朗传》。案两传称武

  • 汉书札记

    七卷。清李慈铭(1829-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1894)卒,六十六岁。他博涉群书,而对诸史尤其擅长。他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