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质
八卷清邓蘖撰。邓蘖字伯兼,号果庵。桂东人。作者在此书“略例附识”中说:“易备隐显之义。不知其隐,则显者亦常不能尽通。于百姓日用,犹嫌不足,况君子之道乎?全书纲领,具于斯矣。”故此书大旨以切于人事为主,一般随文诠释,能够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中间穿插自己的见解。书中前三卷解上下经,四五卷解系辞传,六七八卷解说卦序卦杂卦。如他认为图书为道家所宗,非易之本义,故于注中剔抉不用,可见其所取之审慎。有1925年铅印本。
八卷清邓蘖撰。邓蘖字伯兼,号果庵。桂东人。作者在此书“略例附识”中说:“易备隐显之义。不知其隐,则显者亦常不能尽通。于百姓日用,犹嫌不足,况君子之道乎?全书纲领,具于斯矣。”故此书大旨以切于人事为主,一般随文诠释,能够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中间穿插自己的见解。书中前三卷解上下经,四五卷解系辞传,六七八卷解说卦序卦杂卦。如他认为图书为道家所宗,非易之本义,故于注中剔抉不用,可见其所取之审慎。有1925年铅印本。
十卷。《续集》二卷。明张泰(1436-1480)撰。张泰,字亨父,号沧洲,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翰林院修撰。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泰为人恬淡,独喜赋
一卷。吴顾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谭字子默,吴郡吴人,官至太常平尚书事。其事迹具载于《吴志》本传。《意林》谓谭字默造,误也。本传云:“著《新言》二十篇。”《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并
十卷,首一卷。清巫慧修,王居正纂。巫慧字颖超,号鲁亭,安徽凤阳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四年(1749)任知县。《蒲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十大纲,七十五目,分为:卷
三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南山文剩》一书今所见的是由徐显瑞所辑,是从全唐文中录出二十七篇,更据正续藏经增补文十篇、诗三篇而编为三卷。文中有二论,四启、一文、一仪、二
二卷。清万光泰撰。万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凝锦录》。是编于六书之中专论转注一书。万氏对各家转注之说,如戴侗、周伯琦的形转说,赵古则、王应电的声转说,郑樵、赵宦光的义转说,皆不取,独抒己见。然于转注所以别
一卷。清陈用光(1768-1835)撰。用光字砚士,一字实思,江西新城(今江西黎川)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由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曾师事姚鼐,著有《衲披录》、《太乙舟诗文集》及《春秋属辞会义》。
一卷。清许淑贞撰。许淑贞,生卒年不详,字兰仙,贵州金筑(今贵阳)人,许秀贞之妹,都匀陶允升之妻。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宝翰楼刊本。附于许秀贞《枣香山房诗集》之后。
十集,二百零六种,三百七十五卷。清吴省兰编辑,清钱熙辅增辑。吴省兰字泉之,一字稷堂,南汇(今江苏南汇)人。乾隆举人,赐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降补侍讲,升侍读学士。自少博闻强记,与其兄吴省钦齐名。钱熙辅
十七卷。清韦协梦撰。生卒年不详。协梦字云吉,安徽芜湖(今安徽省东南部)人,乾隆甲午举人,官知县。协梦曾经搜集郑注、贾疏以及朱子、黄干、杨复、敖继公诸家学说,刻成《集解》一书,随后因为征引太繁,省略作《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