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卷。张惠言撰。此书系张惠言探究虞氏易之成果。据称作者穷探力索,积三年始成。李鼎祚《周易集解》集汉魏以降诸家易说,唯以虞氏义最详,惠栋探研古义,作《周易述》未能尽通。张氏继之而起,以虞氏为宗,以阴阳消
四卷。《续集》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康熙中荐鸿博,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以母老由辞归,遂不复仕。其学宗朱熹,工诗,尤精音训。著《受祺堂诗集》、《
六卷。附《谈艺录》一卷。明徐祯卿(1497-1511)撰。徐祯卿字昌谷,一作昌国,江苏省吴县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与李梦阳等人
二卷。清梁兰漪撰。梁兰漪,生卒年不详,字素涵,号蓉溪,江苏江都人,太守汪剑谭母。此书前有钱大昕所作序言,书后附有汪佩珩《桐华吟馆诗存》。此书刊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二十卷。清黄梅峰撰。黄梅峰字一泉,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书原名为“摘疑”,邵晋涵改为“解疑”。书首有邵晋涵、徐坤二序,又有梅峰自序及例言,后有自跋,书为诏初学起见,用问答体。例言谓“观此书者,每
一卷。清吴守一撰,守一字万先,安徽歙县人。《春秋》一书所载月、日,以杜预《长历》推算,错讹往往可见。此书推考岁差增减迟速,意在订正《春秋》有关日食发生日期的记载中不正确之处,书末还附“诗书日食考”两则
十二卷。清胡斐才撰。斐才字蓉芝,福建龙冈人。是书卷首有斐才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详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订,而断以己意,繁不致滥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
六卷。无撰者姓名。此书专为初学者而编。其体裁与《增订清文鉴》、《满洲类书》、《同文广汇全书》、《清语摘抄四种》,以及《新语集要便览》等书相近。其类目,略同于《清文鉴》。第一卷分为天文、时令、地舆、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