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记

史记

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司马迁(前154-前86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司马谈之子。司马谈任武帝太史令,有修史的任务,但未完成。司马迁是继承他父亲遗志,完成史书任务的。司马迁幼年诵读古文经典,从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早年游踪遍及当时大半个中国,考察风俗,搜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读皇家图书。太初元年(前104年)对历法进行改革,撰有《太初历》。后因替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他的史学巨著。他决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是怀着“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的愿望,撰著此书的。开创了传记体史书先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修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年)。后来其书有缺,褚少孙为之补撰。褚少孙是元帝、成帝年间的一个博士,凡少孙所补大都标明“褚先生曰”。清人钱大昕说“少孙补史,皆取史公所缺,意虽浅近,词无雷同。”褚少孙说:“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列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可得,从长老好故事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世得观贤王之旨意”这说明褚少孙补史的动机和材料来源。司马迁职居史官,他依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以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图书收藏的文献以及他足迹遍全国,采访、考察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又有他父亲积聚的史事记录,所以《史记》取材极其丰富。司马迁四十二岁动笔修撰《史记》,后来遭官司停下来,五十岁出狱,继续发愤著书,约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定稿。前后经过十八个春秋,他以毕生的精力,为后人留下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末年,首尾共三千年左右。《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体例分五部分,即“本记”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传”七十卷,“书”八卷,立“十表”作为通史事的脉络。这种写史形式为后世所沿用。“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主,按年月记各时期的大事,形式近于编年体。“表”分世表、年表和月表三种,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其中以《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最为重要。“书”专记典章制度兴废沿革。八书之中的《礼》、《乐》《律》、《历》和《封禅》等篇价值较高。“世家”记载诸侯列国和一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列传”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和各种行业(如儒林、货殖、日者、龟策等)的事迹。人物列传的次序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列,关系相近的列在一起。“列传”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史记》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货殖列传》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班固称此书“是非颇谬于圣人”,可见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司马迁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史记》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他死后公布于世的,初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后来简称为《史记》。为《史记》作注的人很多。后世通行的《史记》三家注为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后有梁玉绳的《史记志疑》,清末郭嵩焘的《史记札记》,今人陈直的《史记新证》,近人张淼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泷川资言(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哈佛燕京学社编印的《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是检查《史记》词句的工具书。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史记研究资料和论文索引》。《史记》的版本很多,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乾隆九年(1744)奉敕撰。本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一一考其异同分合,胪列其世系。蒙古、高丽、尼堪之久隶八旗者,亦追溯由来,附注于末。每姓取勋劳昭著者列于首篇,各系以小传,其子孙世袭官爵依次排列

  • 读经札记

    二卷。清单为鏓撰。为鏓,字伯平,山东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曾掌山东济南书院。这本书首有山东巡抚阎敬铭序,书名虽为读经,但实际上只有《春秋》三传。主要思想见于凡例,内容大体为:发明字义

  • 珍珠船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

  • 南泠集

    十二卷。明蒋山卿(1486-?)撰。蒋山卿,字子云,号南泠,仪真(今属江苏仪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蒋山卿善诗文,弘治十八年(1505),他去金陵访顾璘、朱

  • 六书本义

    十二卷。明赵谦(1351-1395)撰。赵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字撝谦,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初修《洪武正韵》,应征入京,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不久被荐为琼山县教谕。博究经子,尤精字学,

  • 月岩集

    五卷。清周礼(约1663前后在世)撰。周礼,字情畊,号月岩,江西宜黄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月岩集》。是集凡五卷,文四卷,诗一卷。其文师法欧阳修,苏东坡,顿挫曲折,酣畅洒脱,颇有欧苏之风致;其诗则平衍,

  • 乐本解说

    二卷。清毛奇龄(1623一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

  • 南宋文范

    七十卷。《外编》四卷。清庄仲方(1780-1857)选编。庄仲方字芝阶,秀水(浙江嘉兴市)人。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著有《映雪楼文稿》、《碧血录》。编有《南宋文范》、《金文雅》等。此集为宋代诗文总集。

  • 辟寒

    一名辟寒部、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陈继儒既作《销夏》四卷,又成此书以配之,体例与《销夏》相类似。书首陈继儒自序中说:“古人三冬文史足用,子弟父老当伏腊治羔酒相会。今三吴之儒,攒眉岁

  • 粤海关志

    三十卷。清彭年撰。彭年,清内府镶黄旗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粤海关监督。是书即于彭年在任时修,至道光十八年修成。是书首为凡例。卷一为皇朝训典,卷二至卷四为前代事实,卷五、卷六为口岸,卷七设官,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