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千金方衍义

千金方衍义

三十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此书仿赵以德敷衍《金匮》之义而名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内容恢宏,博大精深,然自来医家未传笺释注本,为使其流传后世,张氏取旧刻善本,参互考订,进行校刊。依原书卷次,就其收载方剂予以注释发挥,对立方法则中的“反用、激用”之法,进行阐述。全书约七十六万字。卷一为立论九首;卷二至卷四为妇人方,分求子、妊娠恶阻等二十一类;卷五为少小婴孺方,共分九类;卷六为七窍病,分为九类;卷七为风毒脚气,分为五类;卷八为诸风门,分为八类;卷九、卷十为伤寒方,分为十六类;卷十一至卷二十一为五脏六腑,分为七十九类;卷二十二为疗肿痈疽,分为六类;卷二十三为痔漏,分为五类;卷二十四为解毒杂治,分为八类;卷二十五为备急,分为四类;卷二十六为食治,分为五类;卷二十七为养性,分为八类;卷二十八为平脉,分为十六类;卷二十九、卷三十为针灸,分为十五类。全书共分为二百二十三类。张氏于每类先论后方。于诸方中每药均详其功用,疏通贯串,详明清晰。后来叶桂撰许叔微《本事方释义》即仿其例。此书注释发挥平正通达,实事求是,对理解、运用、研究《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方剂及孙思邈的学术思想有一定意义。有康熙三十七年(1699)刊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敬久斋书庄石印本,1930年中原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书史会要续编

    一卷。明朱谋垔撰。朱谋垔字隐之,号八桂、人屋。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封奉国将军。工书,擅榜书。除此书外又著《画史会要》。此书是续陶宗仪《书史会要》而作,采辑明代书家颇周详,由明太祖写起,先君后

  • 南雪斋藏真

    十二卷。清武元蕙辑。武元蕙字保恒,号俪荃。所收书从晋代至明代。以十二地支标十二卷。始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咸丰三年(1853)而成。子集有陆机《平复帖》、《兰亭序》残本、唐人写经,为唐僧法藏

  • 得月稿

    四卷。元吕不用(约1360年前后在世)撰。不用,字开耕,初名必用,字则行。上虞(今属浙江)人。明洪武初,举教谕,因耳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此集为其孙风所编。共四卷,诗三卷,文一卷。前有洪武九年(1376

  • 锦县志略

    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王文藻修,陆善格、朱显廷纂。王文藻字容侪,北平(今北京市)人,贡监出身,民国五年(1916)任锦县县长。陆朱河许人?按《锦州府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一年刘源溥,而锦县志亦修于康熙二

  • 盐铁论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 目莲救母劝善戏文

    三卷。明郑之珍(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之珍字子玉,号高石山人,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由于屡试不中,于是从此不试诸生。据卷首倪道贤序,称其至孝,自童至壮,无丝毫违父母心意。喜谈诗,宏词奥义,一于调

  • 西征集

    无卷数 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见素文集》。林俊曾巡抚湖广,后改四川,平定蓝、鄢之乱。是集即俊平乱时

  • 音韵阐微

    ①十八卷。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奉敕修撰,雍正四年(1726年)告成的一部官韵。由李光地修撰,王兰生协助,徐元梦校阅。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安溪县人。康熙九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

  • 纠谬正俗

    《匡谬正俗》宋人之称,避太祖讳所致。详见“匡谬正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