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虞先生遗文
八卷。明邵圭洁(约1540年前后在世)撰。邵圭洁,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江苏常熟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是集为其子兵部主事邵禧厘所编。分为二帙。前一帙凡六卷,缮写多脱误。后一帙凡二卷,与前帙间有重复。可能为编次未定之本。今观是集,其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岩。其史论诸篇,纵横曼衍,已启后来顾大韶等之风。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八卷。明邵圭洁(约1540年前后在世)撰。邵圭洁,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江苏常熟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是集为其子兵部主事邵禧厘所编。分为二帙。前一帙凡六卷,缮写多脱误。后一帙凡二卷,与前帙间有重复。可能为编次未定之本。今观是集,其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岩。其史论诸篇,纵横曼衍,已启后来顾大韶等之风。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
四卷。清汤大奎(生卒年不详)撰。汤大奎号纬堂,字曾辂,江苏武进人。幼读书笃志于古,少负隽才,工音韵,居里中即有诗名。家贫。未达时即远游瓯越吴楚,所至辄遍探山川名胜,登临慷慨,发为歌吟,记游之作颇丰,其
二十卷。南朝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编撰。古人学道求仙,讲究师承门派,又各依经书典籍,强调真言密语,还有的作扶乩降笔,以神化其说,认为不经师传口授,无神灵启示,就难获妙谛。陶弘景编撰《真诰》一书
四十卷。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白话小说集,为“三言”的第三集。收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四十篇,都经过冯氏加工整理,形式、风格统一。此集比《古今小说》、《警世通言》略后问世,所收宋元话本
十六卷。清梁同书(1723-1815)撰。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晚署不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会试落第,特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讲
二卷。晋李瀚(生卒年不详)撰。李瀚生平始末亦不详。《五代史·桑维翰传》称:“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晋高祖以为浮薄。”可能就是此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曰:“补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
四卷。宋吴子良(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
民国余绍宋纂。余绍宋,龙游县人。此志为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此即余氏县志初稿之一部,为选举表上中下、人物传、人物阙访、人物姓名别录,前冠以叙例,选举表以辟荐及科举出身者列正表,余列副表。所载科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性学粗述》)撰。《三山论学记》记录了艾儒略与叶向高辨论神学的经过。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癸未进士,后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忠,他的事迹载于明史本传中。又据曾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