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代微积拾级

代微积拾级

十八卷。美国罗密士(详见《八线备旨》)撰,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英国伟烈亚力(详见《几何原本》)合译。《代微积拾级》是我国第一部微积分学的译本,原书名《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初步》。李善兰在译序中说:“是书先代数,次微分,次积分,由易而难,若阶级之渐长”,故名《代微积拾级》。前九卷讨论用代数解几何问题与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李善兰称之“代数几何”。其中介绍了极坐标、笛卡尔坐标、直线、坐标变换、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二次曲线分类及三、四次代数曲线的分类。还介绍了一些超越曲线如摆线、对数曲线、螺线等,为初等平面解析几何。卷十到卷十六讲微分学,卷十介绍函数一般概念。卷十一讲复合函数及其导数、幂级数,涉及“马氏捷术”(马克劳林级数)和“戴劳新术”(戴劳级数),还有多变量微分。卷十二讨论极值,即用导数求极大、极小值。卷十三讲超越函数的微分问题。卷十四到卷十六是用微分法讨论曲线的性质,其中有曲线弧长、面积、体积的微分,还有渐近线、曲率、拐点、凸凹性、歧点等。最后两卷是积分学,卷十七讨论各种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把不定积分称为“微分之还原”,给出基本公式和较多的例题。卷十八讲积分的应用,用积分法求若干种曲线的长、曲线纵坐标(或横坐标)与轴所围的面积、曲线绕轴旋转所围的体积等。《代微积拾级》基本上包括了初等微积分的全部内容,尽管原著不能代表当时的先进水平,有的地方不够严谨,但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数学的发展是走出了第一步,成为我国第一本具有启蒙性质的数学读本和教本。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李善兰制订了大量的数学译名,在书中有一张包括三百二十个英文数学名词及译名构成的对照表,其中有相当多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有的还流传到日本。如解析几何的原点、圆锥曲线、抛物线、双曲线、渐近线、切线、法线、超越曲线、摆线、蚌线、螺线等,微积分的无穷、极限、曲率、歧点、微分、积分等。这些数学名词的创造是李善兰的一项重要贡献。但在符号处理方面仍按中国传统办法,以汉字代替阿拉伯数码字,以天十地支外加天、地、人、物代替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以二十八宿名称代替希腊字母,以函代替函数符号f,“彳”为微分,“禾”为积分,分数写法还是分母在上,分子在下。这样的处理办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代微积拾级》的版本有:1859年上海墨海书馆刊本,现藏浙江图书馆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西算学大成》本,现藏北京图书馆;石印小本改名为《代数学》现藏清华大学。

猜你喜欢

  • 平定朔漠方略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 春秋遵经集说

    二十六卷。清邱钟仁撰。钟仁字近夫,昆山(今江苏山)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因年老不应试,赐中书舍人。治《春秋》,宗孟子、朱熹说经之义。此书即以孟、朱之说置卷首,集说部分则兼取诸家。虽亦有

  • 学庸切己录

    二卷。明谢文洊撰。文洊字约斋,号程山,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对张载之学颇有发明,力倡“主敬”、“躬行”之说。书中随文讲解,旁采诸儒之说,并以己见相参,行文类似语录体。书末附《西铭

  • 满汉西番悉昙四种本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

    各一卷。迦梵达摩(生卒年不详)译。迦梵达摩是唐代来华的天竺沙门,所译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燕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略称为《千手经》、《千手陀罗尼经》、《大悲陀罗尼经》。经中神咒,名号种种。依本

  • 来斋金石考

    三卷清林侗撰。林侗(1627-1714),字同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喜好搜集金石,曾游长安,于淳化山中得汉甘泉宫瓦;又携带拓工,在唐昭陵等陪葬地,拓得唐李靓等人的碑刻十六块。本书所著录,都系其所自

  • 味蔗轩青灯新曲二种

    一卷。清黄治(生卒年不详)撰。黄治字今樵,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本书收杂剧二种。其一是《雁书记》,共四折,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令其归降。苏武威武不屈,牧羊北海,斥责前来劝降的李陵。后苏武于雁足系帛

  • 段氏说文注订

    八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晚年著《匪石子》,学者因称匪石先生。曾游学钱大昕门下,为钱氏所重。隐于贾,博极群书,尤精小学。著作尚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

  • 周易侯氏注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

  • 文通

    三十一卷。明朱荃宰撰。朱荃宰,字咸一,黄冈(今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著有文、诗、乐、词、曲五编,并以通名,见于自序。而《文通》独先刻成。其书取古今文章流别,及诗文格律,一一为之条析。欲仿刘勰

  • 汉制考

    四卷。南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