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原录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举毫州太清宫,以正议大夫致仕。龚鼎臣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杨子》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卞训为倒,证高诱、吕览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皆具功力,考据颇精。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艺祖(宋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艺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皆可资参证。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书》本无百篇,孔子存《甘誓》,欲以见父子相传之义,存《盘庚》欲以为迁都之戒;又最先发出《洪范》错简之说,皆颇不可训。其解杜甫今日起为官句,谓今日为金曰之讹,以金日磾实之,亦属穿凿。至于所称“邵亢学士家作三代木主、不更画影、盖非古礼”之谬,据上下文义推之,“盖非古礼”当为“盖用古礼”之讹,可能传写有误,非为鼎臣旧文,不可以此责怪鼎臣。总起来说,该书不失为一部颇具考证之作,可资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艺海珠尘》、《四库全书》、《函海》、《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宋人小说》等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艺海珠尘》丛书本排印,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诊家正眼

    见《士材三书》。

  • 初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撰。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一号稚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鸟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明末文学家。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五十五岁时,授上海县丞,署理

  • 小谟觞馆集

    十九卷。清彭兆荪(1769-1821)撰。彭兆荪,字湘涵,号甘亭,晚号忏摩居士。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贡生。十五岁应顺天乡试,颇有文名。但屡试不第。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未及而卒。兆荪少时随

  • 甄异传

    三卷。晋西戎主簿戴祚撰。生卒年不详。戴祚字廷之,江东(今南京广德)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七载,晋末从刘裕西征姚泓,作《西征记》。余事不详。此书《隋书·经籍志》入史部杂传类,作三卷。《新唐志·艺文志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

  • 性理钞

    二十卷。明杨道会(生卒年不详)撰。杨道会字惟宗,晋江(今属福建)人。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官至湖广左布政使。此书取《性理大全》删节繁冗而成。书前有万历十六年(1588)王道显所撰的《序》,称其更

  • 慎庵诗钞

    二卷。清左宗植撰。此诗集宗植弟宗棠序说:“兄诗尚朴忌巧,务为苦吟。”今观其诗,非如左宗棠所言。生硬冷僻之句多见,实则轻率草就所致。此诗集又刊刻未经细校,误字甚多。如上卷《舟泊铜盆湖寄别舍弟季高三篇》第

  • 春秋义存录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 石经公羊残字

    一卷。清马国翰辑。残碑三百七十五字,为隐公四年、桓公元年、哀公十四年之文。文字有与今本异者,如“石踖”之作“石踖”,“昉”之作“放”,“杀”之作“试”,“逮”之作“”等。下附校记一条,后记一条。校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