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义纲

七经义纲

① 一卷。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孝武西迁,深父叔并遇害,因易姓名,游学汾晋间,习天文历算之术。宇文泰平河东,置学东馆,以深为博士,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氏。武帝迁县伯中大夫,加封开封府异同三司,致仕归,朝廷有疑义,常召问。《传》载,“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仓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背而讥之曰:‘樊深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传》“载,撰《孝经》、《丧服问疑》各一卷,又撰《七经异同》三卷。而《隋书志》载,樊文深撰《七经义纲》二十九卷、《七经论》三卷、《质疑》五卷、又有《五经大义》十卷。《唐志》载《义纲》、《质疑》二书,而作《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书名卷数,都与《隋志》有异,是否《略论》别为一卷,不得而知。据《北史》“文深”是字而非名。隋唐志俱题“文深”,又据《御览》引作“樊文渊”,可知是避唐讳而改。这书罕见他书征引。从《经义考》摘得三条,王谟谓“孔子称天子之德”条,《类聚》引作《帝王世纪》,而非《义纲》。然也不知是否《类聚》误引。王谟于《经义考》外,无所增辑。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樊深(详见王谟辑《七经义纲》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据隋唐二志俱题作“樊文深”,此作“樊深”,大概是据《北史·樊深传》。马国翰称《深子义纲》,与书名正同。据《北史·樊深传》末尾有“子义纲”,推测樊深,或书成而子适生,因以其书命之;抑以子之名命书,寓以经遗子之意。马国翰所辑仍不外是《经义考》三条,“其伯也执殳”条,增引“格论”二字;“孔子称天子之德”条,不引《类聚》而引《初学记》,可知马国翰足信《经义考》。此“三条”并增引余萧客之说。合列为一卷。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集古录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详见《新唐书》条。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

  • 诚斋牡丹百咏

    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明朱有燉(1379-1439)撰。有燉为明代戏曲、诗文作家。号诚斋。周定王长子,太祖孙。洪熙元年袭封为周宪王。生平事迹见《诚斋录》文。《牡丹百咏》有宣德五年

  • 字汇

    十四卷。明梅膺祚(生卒年不详)撰。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为明代流行极广的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特点如下:一、按楷书形体把《说文》、《玉篇》、《类篇》等

  • 萧氏旌孝录

    一卷。清刘文淇(1789-1854)编辑。文淇字孟瞻,江苏仪征人,嘉庆优贡,著有《左传旧注疏证》等。该书记孝子萧日暎事迹。日暎,江苏江都人。其母病笃,日暎柱香告天,自刲肝二片,和药喂母,母病愈,日暎则

  • 周子钞释

    三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中惟周敦颐的著作最少,而宋明两代研究周子学术思想的著作最多。对“无极、太极之说”、“太极图说”、“通书表里之说”等争论数百

  • 沈下贤文集

    十二卷。唐沈亚之(781-832)撰。沈亚之,字下贤,吴兴(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文学家,官至福建团练副使、历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栎阳令,登直言极谏科,参与平定李同捷判乱。乱平后遭嫉

  • 托素斋集

    十卷。清黎士宏(1618-1697)撰。黎士宏字媿曾,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少师宁化李世熊,为入室弟子,以诗文名。徐世溥、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顺治十一年(1654)举乡试,授江西广信推官。官至陕西布

  •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

  • 江苏海塘新志

    八卷,清李庆云撰。李庆云,曾任总办。《江苏海塘新志》光绪十六年(1890)印行本,共八卷。首为图,次为表,次奏疏,次形势,次修筑,次材工,次财用,次善后。江苏省沿海塘工,为人民生计利害所关。在清光绪中

  • 师竹斋吟草甲集

    三卷。清赵晋臣(?-1928)撰。赵晋臣,字乃唐,奉天怀德(今吉林公主岭市)人。光绪戊子(1888)年举人,官至礼部郎中。辛亥革命后,弃官归里,隐居田园,虽屡有征聘,皆坚辞不就。赵晋臣家学渊源,其父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