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顽固派把维新派的变法要求斥之为“莠言乱政”,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断言“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第二,要不要兴民权。维新派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而“立国会、立宪法”、兴民权则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期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顽固派则反对兴民权,坚持君主专制制度,叫嚷“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 “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移于民乎?”。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愚民制度, “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 昏人神智”,因而主张废八股,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顽固派则说什么“八股代圣贤立言,朝考复试为祖宗成法,变更则士人寒心……”,“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围绕上述问题的这场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显示了维新派生气勃勃的力量。维新派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提倡,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出某些弱点。他们既要求改革,又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既提倡民权,又强调中国“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既反对封建文化,又不能肃清自身的封建毒素。这种思想、政治上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岳麓书院

    宋著名书院。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朱洞始建屋于岳麓山抱黄洞下(今湖南善化西),以待四方学者。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知潭州李允则扩建之,王禹偁为之记。咸平四年,朝廷赐监本经籍,生

  • 复社

    明末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政治团体。崇祯(公元1628—1644年)初年,魏忠贤被诛,阉党被定为逆案,东林党人进入政府,逐渐放弃其改革主张。一部分江南地主官僚继东林党而起, 组织团体,主张改革。江苏太仓

  • 镇海之战

    亦称甬江之战。中法战争中爱国军民保卫镇海的战斗。马尾海战后,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和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在镇海积极备战,分兵扼守水陆要冲,镇海人民自发组织民团、渔团,支援守军,1885年3月1日(光绪十一年一

  • 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企图充当霸主,与楚国发生冲突。公元前638年,宋进攻倒向楚国的郑国,楚伐宋以救郑,两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已排好阵势,楚军正在渡河,宋将目夷对

  • 南学会

    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唐才常、谭嗣同发起,于1898年2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一日)成立,在长沙设总会,县设分会。南学会的宗旨是: “讲爱国之理,求救世之法”。每月讨论四次,

  • 黄门省

    官署名。即门下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

  •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 锦衣卫

    皇帝的侍卫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即吴王位时所设的拱卫司。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设亲军都尉府, 属有鸾仪司。洪武十五年,罢府及司,设立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掌管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