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安抚使司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几乎遍置安抚使或安抚大使,作为本路的军事长官,主管一路军务治安,兼有监察之责。多带经略使、马步军都总管等兼衔。俗称帅臣。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者称安抚大使,得兼宣抚使。又有管内安抚使、沿江安抚使、权发遣安抚使等,则辖区小于一路。安抚使官署称安抚司或安抚使司。元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使,兼理军民之政。明、清于土司中设安抚司,其安抚使或为武职土官。

猜你喜欢

  • 王友直起义

    又称王九郎起义。金海陵王时河北人民反金斗争。海陵王麾师南下攻宋,河北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一带人民不堪骚扰。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王友直(又名王九、王九郎)聚众起义,占领府城,众至数万人。各

  • 休养生息

    西汉统治集团为了恢复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 “汉兴之初, 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在田租方面

  •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同年,孙中山在《

  • 大小和卓木叛乱

    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新疆的叛乱活动。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清军击败后,南疆维族的宗教首领玛罕木特管理着南疆。不久,策妄阿拉布坦势力强大起来,再度征服南疆,玛罕木特被俘,拘禁于伊犁,他的儿子布

  • 鲁(徐园朗)

    隋末山东义军首领徐园朗于唐初建立的政权。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徐园朗据兖州(今山东兖州)起义,拥众二万余,依附李密。李密败,又归王世充(一说窦建德)。后降唐,任兖州总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 景廷宾起义

    《辛丑条约》签订后,直隶广宗知县魏祖德等地方官吏勒索“摊派赔款”,激起群众抗争。广宗县北东台村武举景廷宾被推为联庄会总团头。在钜鹿县待机再起的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与景廷宾决定联合行动。直督袁世凯欺骗群众,

  • 昭信股票

    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行的近代形式的公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因《马关条约》规定的第四期赔款即将到期,内而库储如洗,外则借债恐被劫持,于是采纳詹事右春坊右中允黄思永建议,发行内债股票,名曰“昭信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鲁用田赋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军赋制度的改革。《春秋经》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记载,鲁“用田赋”。一般解释为按田亩征收军赋(包括兵甲、车马之类),它表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但一些学者认为“田赋”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