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女真文字

女真文字

女真族初无文字,族内交往及与邻族交往则使用契丹或汉文字。金建国后,太祖始命完颜希尹依据由汉字改制而成的契丹文字拼写女真语言,创制本族文字,关于天辅九年(公元1119年)八月正式颁行,是为女真大字;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又命人创制一套笔划简省之新字,称为女真小字。规定诰命等官方文书一律使用女真本族文字。其他用字则不限。

猜你喜欢

  • 稷下之学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城西门稷门之下设立的学术活动中心。稷下之学创始于田齐桓公。到齐威王、宣王两代,稷下之学达到高峰。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对驺(又作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 凌烟阁图功臣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和表彰多年来随他征战和治国的二十四位有功之臣,命令把他们的像画于三清殿侧的凌烟阁。二十四位有功之臣为: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

  •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

  • 上海地皮章程

    见“上海租地章程”。

  • 壬午内禅

    南宋高宗赵构传位孝宗赵昚的历史事件。维扬之变后,赵构惶恐失据,沉湎酒色,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遂无后嗣。臣僚屡请早立太子。乃选太祖后裔赵伯琮,赐名瑷;赵伯玖,赐名璩,同育于宫中。绍兴五年(公元

  • 李定国抗清

    清初张献忠余部的抗清斗争。李定国是陕西榆林县的农民,从十岁参加起义,张献忠死后,他坚持抗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前,李定国、孙可望等向桂王表示愿与明政府联合抗清,遭到桂王政府的拒绝。后南明政府

  •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五霸,一作五伯,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 耶律章奴政变

    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辽末政治腐败,屡败于女真军,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率大军讨伐阿骨打,接战不久,辽军败溃,失陷辽阳(今辽宁辽阳)等五十四个州府。御营副都

  •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传教,公元638年建波斯寺,后称大秦寺,时有教士二十一人,后向全国发展。武宗灭佛时,该教亦遭波及,教士二千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