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道路。起自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越河西走廊至敦煌。汉代自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条道。北道由敦煌至玉门关西行,越过盐泽(今罗布淖尔),沿天山南麓,经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疏勒(今新疆喀什),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可达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奄蔡(约在今咸海至里海之间)等国。南道由敦煌到阳关西行,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今新疆和田),到莎车,过葱岭,可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安息(今伊朗东北部及苏联土库曼一带)等地。南、北两道在木鹿城(今苏联土库曼共和国马雷市以东的巴伊拉姆阿里市附近)相会为一路。由此向西,可达地中海东岸。隋唐时又开辟了一条新道,由敦煌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至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沿天山北麓西行, 经轮台(今新疆米泉)到怛罗斯(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江布尔),由此向西可至地中海,向南行可达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地区)等国。隋唐时把沿天山北麓的路称为北道,沿天山南麓的路改称中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道仍称南道。南、中、北三道是丝绸之路的千线,构成了中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当时由此道西运的多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因而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运丝织品还有取道于海上者。汉代从番禺 (今广东广州)等地开航,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到身毒(今印度),由身毒转西方。隋唐时,中国船队西航到波斯湾,由此向西运至欧洲、非洲。元明时代,中国船只抵达了非洲东海岸与红海沿岸。因主要运输的也是丝绸、瓷器等物, 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猜你喜欢

  • 宠信酷吏

    自李敬业反武之后,武则天怀疑天下人多有反叛之心,于是重用酷吏,奖励告密。有告密者,即大加赏赐,即使农夫樵夫,亦得召见。所言切实,封官进爵,不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酷吏索元礼告密起家,令案制狱,

  • 怨军之溃

    辽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高永昌起兵反辽,向金求援。五月,金乘机大举出兵,辽军大溃,辽东失陷。天祚帝乃改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二万余及燕云民兵数千,又编入原属易州董庞儿等起义军余部,计有数万

  • 赣南人民起义

    明代中期江西南部农民起义。赣南地接闽、粤、湘,山地崎岖。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以来,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正德十一年前后,又爆发数支新的起义,其中有谢志山、兰天凤领导的南安府横水军,据横水、左溪、桶冈

  • 护军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3年设置护军使,并公布《护军使条例》。护军使一设于无军政长官的省份,实际上是督军和将军,节制全省军队,直属中央。一设于有军政长官的省份,管辖某一地区,名义上隶属于省军政长官。

  •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

  • 井田制

    相传我们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而得名。一部分学者因《孟子》书中提到“助”法以及公田与私田的对立关系,解释井田制是带有劳役地租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另外不少人则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出

  • 西台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西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禹划九州

    传说禹在治服洪水以后,将我国中原地区划分为九个州。九州的州名说法不一,据《尚书·禹贡》记载,有冀州 (今河北、山西)、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青州(今山东半岛)、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 武陵蛮起义

    东汉少数民族起义。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是槃瓠部的一支,因其所居住的今湘西、鄂西南地区在汉高祖刘邦时曾设立为武陵郡而得名。西汉末年,汉人流入蛮族地区,与蛮人错居杂处,武陵蛮势力日益壮大。建武二十三年(公

  • 玄奘取经

    唐初, 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玄奘(姓陈)为学习和研究佛学经典,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启程西行,去天竺(今印度)游学,途经今新疆及中亚各国,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