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采莲曲

采莲曲

【介绍】:

①(全)王勃作。《采莲曲》,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江南弄》七曲之一。诗题一作《采莲归》。此诗主要描写一个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其对征夫的深切思念,而在篇末扩大到写一群采莲女“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从而控诉了战争给广大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杂用三、五、七言句式,语言活泼,音节谐婉,富有民歌气息。②(全)崔国辅作。写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及青年男女天真活泼,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曰:“前二句,极妍铄。后二句,莲浦相逢,乍惊美艳,仙侣并舟,低回不去,有目逆而送之意。折芳馨以相赠,托微波以通辞。作者含意未伸,语殊蕴藉。”③(全)李白作。王琦注云:“《采莲曲》起于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李太白全集》卷四)此诗当是太白年轻时,东游吴越时所作。诗写一群青春洋溢的采莲女在劳动中欢声笑语,风情万种,使过路的行客徘徊顾盼,留连忘返,表达出诗人对她们的热情赞美。王夫之云:“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唐诗评选》卷一)《唐宋诗醇》卷三也赞道:“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④(全)李康成作。此诗描写江南水乡劳动妇女采莲活动的场景。采莲少女们的红袖翠钿,隐现出没于青荷碧水之间,如在画中。清新的语言、活泼的句式,均与诗中的欢快氛围极为协调。结句“各回船,两摇手”,似写男女情事,然却故意闪烁其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女那种既热烈又矜持,欲露还藏、捉摸不定的微妙感情。吴瑞荣评曰:“结语尤见‘发乎情,止乎礼义’遗意,自是盛唐高处。”(《唐诗笺要》后集卷八附词)吴山民曰:“以繁声急节,写艳语密情,却简得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⑤(全)刘方平作。此诗以简括洗炼的笔墨,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可爱、朴实勤劳的采莲少女形象。语言朴素自然,情景浑然一体。清乔忆评云:“愈俚愈妙,六朝小乐府之遗。”(《大历诗略》卷六)⑥张籍作。诗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情形。以采莲女子的活动为线,写远景,写近景;写其衣饰,写其歌笑。笔触灵活,收放自如,轻盈明快。⑦(全)白居易作。约作于元和十一年(816)至长庆二年(822)间。诗以欢快笔调,描写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神态逼真,富有情趣,生活气息浓郁,活泼清新,是上乘佳作。

猜你喜欢

  • 石头城

    又称石城。在江苏省南京市汉中门外、清凉山西南麓。211年,孙权自京口(今镇江)迁来秣陵(今南京市),次年在楚威王金陵邑旧址建石头城。城依山而筑,南北两面临江,虽系土坞,但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十分险要,

  • 长安秋夕

    【介绍】:赵嘏作。见《长安晚秋》。

  • 涧南园

    据陈贻焮考证,涧南园为孟浩然的故里(见《唐诗论丛》),亦称南园,在襄阳南郭外岘山附近江村中。孟浩然有《涧南即事贻皎上人》、《上巳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两诗。

  • 吞舟漏网

    大鱼从网中脱出。比喻罪大恶极者逍遥法外。杜牧《感怀诗一首》:“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参见“吞舟鱼”。

  • 杜甫诗选

    ①冯至编选,浦江清、吴天五合注。作家出版社1956年12月初版,11.2万字。本书共选杜诗264首,按照原诗作的时间、地点编为八卷。第一卷是安史之乱以前的诗;第二卷是战乱期间的作品;第三卷是杜甫在秦州

  • 江子建

    【介绍】:见江直木。

  • 青龙

    山名。在今南京市东南。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 李家明

    【介绍】: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五代南唐中主李璟时为乐部头,能诗,善诙谐滑稽。中主为周师所逼,幸南都,行经皖公山,不知何山,家明赋诗以讽之。后主时,老而无宠。《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存诗4首。

  • 古唐诗合解

    清王尧衢辑注。有雍正文英堂等清刻本8种,及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民国育才书局铅印本、1935年上海春明书店铅印本。武汉古籍书店据王氏家藏本影印本,书名作《古唐诗合解笺注读本》。这部诗歌总集选录唐前古诗四

  • 田郎

    见“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