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子女承受父亲的教导。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
【介绍】:杜甫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冬。诗题一作《天育骠图歌》。诗分三段,开头八句写画马,中间“伊昔”八句追叙画马的来历,同时反映了当时养马的盛况,最后“年多”四句从画马空存,翻出异材常有,只是无人
相传犀角有通天之犀,中间有一孔,上下贯通。李商隐《无题》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句,后遂以“犀心”比喻人与人情义相投、心灵相通。宋吕渭老《早梅芳近》词:“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
【介绍】:约肃宗至代宗时在世,余无考。《全唐诗》存诗2首。
【介绍】:唐代诗人。字博夫。蜀州唐兴(今四川蓬溪)人。生卒年不详。唐末为道士,隐居于永康天国山,自号天国山人。曾作《与杜光庭》诗,写隐居之乐。能诗。《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蜀中名胜记》卷六。
【介绍】:陆龟蒙《又酬次韵》诗句。此诗前四句是“从来多远思,尤向静中生。所以令心苦,还应是骨清。”这两句接着写因独自静坐,忧思难耐,故觉酒香,望以此解忧。酒醉入梦,暂得一时轻松。谁想梦醒却见花落,又牵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后因用“偃草”谓道德教化的普及。窦常《奉使西还早发小磵馆寄卢滁州迈》:“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介绍】:司空图写于归隐中条山王官谷之时。这组诗表达了诗人安于寂寞、忘情山水、避世远祸的心情。前四首写自已陶醉山林,感叹春光美景易逝的闲情逸致;第五首表达对诗人杜甫、杜牧的推崇之情;最后二首慨叹世道艰
指晋陶潜。陶潜曾于居处门外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孟郊《过彭泽》:“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叹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历。”
指势不两立的二强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李白《古风》之五四:“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又《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