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涛

李涛

【介绍】:

长沙(今属湖南)人。曾应太学博士温庭筠所主持之秋试,所作诗赋颇为温推赏,榜于都堂。颇负诗名于当时,惜所作多佚。《全唐诗》存诗3联,其中2联与五代李涛重出,实为其作。《全唐诗补编·补逸》补诗1首。②(898—961)字信臣,小字社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李元子。五代后梁时随家至湖南,依楚马殷为衡阳令,后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后汉时官至宰相。后罢相,后周时再历显职,封莒国公。宋初为兵部尚书。以文学知名于世。《宋史》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春社从李昉乞酒》为入宋后作。又断句4联,其中与晚唐李涛重出2联;《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2首。

【生卒】:898—961

【介绍】:

五代文学家。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宗室。后梁时,随父避地湖湘,依马殷,为衡阳令。后唐天成二年(927)进士及第。累官起居舍人。后晋天福初,为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历比部、刑部郎中等。后汉天福十二年(947)由翰林学士、行中书舍人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乾祐元年(948)罢相。后周时,官太子宾客及刑部、户部尚书。入宋,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961)卒。笔札遒媚,有文名。《全唐诗》存诗二首、断句八句,其中四句与晚唐李涛诗重出;《全唐诗补编》补二首。《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宋史》本传。

【介绍】:

唐代诗人。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懿宗时人。咸通七年(866)温庭筠为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涛与卫丹等人所作诗赋,为温庭筠所称赏,张榜于都堂。然终未能进士及第。能诗,篇咏甚著,“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等句,脍炙人口。《全唐诗》存断句三联。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

猜你喜欢

  • 刘威

    【介绍】:武宗会昌时在世。负诗才,一生不遇,飘游南北,穷困至老。其诗多近体,多悲羁旅失意之作。《全唐诗》存诗27首。

  • 重刻李太白全集

    清李调元、邓在珩合编。十六卷。考其内容,则大体据王琦本而尽削其注。王琦注定本刻于乾隆二十四年,过了五年此书付梓,故云“重刻李太白全集”。其集后所附年谱,虽署李、邓二氏之名,实际上是翻刻王琦所撰李白年谱

  • 七德舞

    【介绍】: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的第一首,歌颂唐太宗开创天下的丰功伟绩,突出总结“以心感人人心归”,并将“王业艰难示子孙”,献谏于当时的宪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江山皇权。七德舞即秦王破陈舞,唐高祖武德年

  • 歇薄

    淡薄。崔颢《邯郸宫人怨》:“非我今日独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

  • 报恩珠

    传说汉时昆明池有人钓鱼,鱼咬断钓线而逃,通梦于汉武帝,求去其钩。武帝戏于池,果见大鱼衔索,取而放之。三日后池边得明珠一双。见《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后遂以“报恩珠”为报恩之典。亦说“报恩腮

  • 李百药集

    诗集。唐李百药撰。百药原有集三十卷,《旧唐书》本传、《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皆著录之。但《崇文总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兴馆阁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

  • 全唐刘氏诗

    合集。清刘云份编。六卷。云份以为唐诗之盛,李、王、张三姓之下便是刘姓,遂于闲暇辑成此书以彰刘氏。全书选刘姓诗人七十余,内初唐十七人,盛唐九人,中唐十四人,晚唐十四人,世次未详者九人,女流八人。每人各附

  • 王翰

    【介绍】:唐代文学家。翰,一作澣。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豪放不羁,喜纵酒。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四、五(716、717)年间,张嘉贞任并州刺史,奇其才,

  • 丁宁

    ①本为古代乐器名,即钲。亦形容乐器的声响。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②嘱咐。罗隐《镇海军所贡》:“他日丁宁柿林院,莫宣恩泽与闲人。”③言词恳切貌。尹鄂《秋夜月》:“

  • 娥轮

    月亮。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之二:“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黄。”参见“娥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