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作。宪宗元和二年(807)作于洛阳。时愈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本篇作因有三:一,李翰所著《张巡传》有阙载(按翰《传》今佚);二,时人求全责备,对张、许守睢阳多所责备;三,张、许子弟材智下,“不能通
①为人驾车。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后因以“执鞭”咏贱役。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化佛示持帚,仲尼称
【介绍】:见郑谷。
王维撰。唐宝应二年(764),代宗李豫敕求王维诗文,维弟缙奉敕搜求编辑,得诗文四百余篇,厘为十卷。宋刻王维诗文集见于著录者有《王摩诘文集》、《王右丞集》或《王右丞文集》等,均为十卷本,与王缙编辑者合。
①激溅。高适《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②激动。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③激越昂扬。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激扬音韵彻,籍
即章华台。楚离宫名。张籍《楚宫行》:“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
徐放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12月初版,以后多次印刷。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翻译了215首唐诗。诗前有作家小传和题解。诗后有简明注释和今译之诗。作者古诗今译的尝试为更直接地理解唐诗提供了一条途径,
即古体诗。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有“古调诗”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参见“古体诗”。
亦称“声对”。指诗句中的某一词从字面上不能构成工对,借用它的谐音字即相对,诗义仍应从字面上来理解,不以谐音字解释,称为借音对。如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之一:“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楠
指坟墓。王梵志《城外土馒头》:“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