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顾况作。昭应,唐天宝七载(748)废新丰县置昭应县,即今陕西临潼新丰镇。诗以汉武帝、唐玄宗为例,揭露并嘲讽了唐朝统治者迷信神仙、祈求长生的荒唐行为。语言清新蕴藉,音调宛转和谐,节奏轻灵明畅。
【生卒】:873—954【介绍】:五代文学家。字景度,自号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人称杨风子。华阴(今属陕西)人。天祐二年(905)进士及第。释褐授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梁时官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
晋代王羲之有子七人,皆以“之”为名,而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五子皆成重名。后遂以“羲之有之”为有好子孙之典。孟郊《子庆诗》:“献子还生子,羲之又有之。”
岷,指岷山。亦作汶山。《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正义:“蹲鸱,芋也。”后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杜甫《赠别贺兰铦》:“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亦作“岷岭
【介绍】:大历间官参军、宁国县丞。建中元年(780)中军谋越众科。历任校书郎、侍御史、主客员外郎、祠部郎中等职。审诗名于当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李嘉祐《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诗赞之曰:“袖中多丽句”
【介绍】:唐代辞赋家。字辅之,一作辅文。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大中十一年(857)初应京兆府试,以《三箭定天山赋》中第二名。因京兆尹作梗,未获荐送。咸通三年(862)进士及第,试《倒载
故址在陕西省麟游县城西。本为隋开皇十三年(593)至十五年营造的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官寺。永徽二年(651)改名万寿宫,后又恢复旧名。唐太宗、高宗常来此避暑,
清洪仲撰。凡六卷。共选五言律诗205首,七言律诗76首。其体例大抵先简要总括诗意或标诗格,次则逐联评解。洪氏力主杜诗神骨风采全在句法章法之间,故其评解侧重分析杜律之篇章结构,于典故史事则极少笺释,然于
谓舌头还在。温会《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有舌嗟秦策,飞梁骂楚材。”参见“张仪舌”。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民十万户到受灾荒的河南去,辛毗与群臣俱求见,想谏止其事,众人莫敢言而辛毗起谏,曹丕不答返身入内殿,辛毗在他身后拉住他的衣襟力谏。最终曹丕因此减徙移民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