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崔光

崔光

【生卒】:451—523

【介绍】:

北魏东清河鄃人,字长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赐名光。少随父徙代。家贫,佣书为业。太和六年,任中书博士,转著作郎,参撰国书,甚为帝所知重。孝明帝在东宫,以为太子师傅。宣武帝时,为侍中,累迁中书监、右光禄大夫。宣武帝死,孝明帝即位,光以迎立功,封博平县公,迁至司徒。崇信佛教,曾为僧侣、朝贵讲《维摩诘经》、《十地经》。并为二经义疏。


【生卒】:451-523

本名孝伯,字长仁。东清河鄃(今山东高唐北)人。年十七被俘徙代。孝文帝太和初,为中书博士,以博学善为文得帝赏识。宜武帝末,位侍中、秘书监。拥立明帝,安抚内外俱有功,为灵太后信任。随时进退,不逆执政,崇信佛法,以学问见重于时。历位特进、领著作郎。数辞司徒、太保等官。卒。谥文宜公。(,参见《北史》)


【生卒】:451—523

【介绍】:

北魏东清河鄃人,字长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赐名光。少随父徙代。家贫,佣书为业。太和六年,任中书博士,转著作郎,参撰国书,甚为帝所知重。孝明帝在东宫,以为太子师傅。宣武帝时,为侍中,累迁中书监、右光禄大夫。宣武帝死,孝明帝即位,光以迎立功,封博平县公,迁至司徒。崇信佛教,曾为僧侣、朝贵讲《维摩诘经》、《十地经》。并为二经义疏。


【生卒】:451-523

本名孝伯,字长仁。东清河鄃(今山东高唐北)人。年十七被俘徙代。孝文帝太和初,为中书博士,以博学善为文得帝赏识。宜武帝末,位侍中、秘书监。拥立明帝,安抚内外俱有功,为灵太后信任。随时进退,不逆执政,崇信佛法,以学问见重于时。历位特进、领著作郎。数辞司徒、太保等官。卒。谥文宜公。(,参见《北史》)


【生卒】:451—523

【介绍】:

北魏东清河鄃人,字长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赐名光。少随父徙代。家贫,佣书为业。太和六年,任中书博士,转著作郎,参撰国书,甚为帝所知重。孝明帝在东宫,以为太子师傅。宣武帝时,为侍中,累迁中书监、右光禄大夫。宣武帝死,孝明帝即位,光以迎立功,封博平县公,迁至司徒。崇信佛教,曾为僧侣、朝贵讲《维摩诘经》、《十地经》。并为二经义疏。


猜你喜欢

  • 李全略

    【生卒】:?-826本名王日简。初事王武俊为小将。元和中授代州刺史。长庆时拜德州刺史,以安抚镇州乱军,求取沧州长史、知州事职后,私结军士,“外示忠顺,内蓄奸谋”。(,参见《新唐书》)【生卒】:?—82

  • 钟某聘妻吴氏

    武冈(今属湖南)人。许配钟氏而未婚,钟氏出经商久不归,在家侍奉钟氏祖母,为营丧葬。后钟氏归,不与同居,出资为钟氏买妾生子,己以贞终。

  • 孔觊

    【生卒】:416—466字思远,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举扬州秀才,为州主簿,历任临海太守、御史中丞、江夏内史。明晓政事,不治产业,衣饰简朴。永光元年迁寻阳王刘子房右军长史,行会稽郡事。宋明帝即位

  • 萧滴冽

    【生卒】:?—1050【介绍】:辽遥辇鲜质可汗宫分人,字图宁。兴宗时遥摄镇国军节度使。坐事降职。历右夷离毕,以才干见任使。累拜北院枢密副使,出为中京留守,改西京。

  • 忽都

    【介绍】:元北庭人。武勇过人,由宿卫为南宿州镇将,分守蕲县。从忽必烈南征,年几七十,每率先士卒,冒矢石,身被数十疮,战功居多。

  • 王逢

    【生卒】:1319——1388字原吉,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作《河清颂》,被推荐做官,辞。张士德用他策,降元拒明。朱元璋灭士诚,隐居上海乌泾,歌咏自适,有《梧溪诗集》,自称“席帽山人”。洪武中

  • 刘采春

    【介绍】:唐越州人,一作淮甸人。歌妓,为元稹所赏识。有《啰唝曲》六首。

  • 陆抗

    【生卒】:226—274【介绍】:三国吴吴郡吴人,字幼节。陆逊子。弱冠袭封江陵侯,拜建武校尉,代领父兵。孙皓立,为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吴将步阐以西陵降晋。乃率军击阐,大破

  • 李仲芳

    【介绍】:明常州府宜兴人。李茂林子。为名陶工时大彬高足弟子。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仲芳尝手一壶视其父曰:“老兄,这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以后风气终于以文巧相竞。今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

  • 公子壬夫

    【生卒】:?—前567【介绍】:春秋时楚国人,名子辛。穆王子,子反弟。共王二十二年任令尹,性贪,索求无餍,故陈叛。二十四年楚乃杀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