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祎之
【生卒】:631—687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希美。刘子翼子。少以文辞称,直昭文馆。高宗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元万顷等入禁中编书,并参决奏疏,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仪凤中拜检校中书侍郎。武则天垂拱三年谓太后宜归政,遭告发,问官审讯出示太后敕,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旋赐死。有集。
【生卒】:631—687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希美。刘子翼子。少以文辞称,直昭文馆。高宗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元万顷等入禁中编书,并参决奏疏,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仪凤中拜检校中书侍郎。武则天垂拱三年谓太后宜归政,遭告发,问官审讯出示太后敕,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旋赐死。有集。
字维周,泸州(今属四川)人。元进士,曾为大名路经历,后弃官家居。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玉珍攻重庆,道经泸州,部将刘泽民推荐桢,玉珍大悦,待之以礼。他献称帝策。玉珍称帝,桢为宗伯。设国子监,设提举
字仲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历仕北齐、北周。隋开皇中,以军功拜泉州刺史。高智慧军围城,弘率数百兵坚守。粮尽城破。被杀。(,参见《北史》)
雄州归信(今河北雄县)人。兄弟异地分居多年。大中祥符中,恕旻家中榆树两棵自合,景温家樗树五枝并为一,两家皆深感其异象,遂复义聚,乡里人称为雍睦。【介绍】:宋雄州归信人。兄弟异居积年。真宗大中祥符中,家
嘉兴(今属浙江)人。永乐十年(1412)起义,众至数千,累败官军。后被周新追击至桃源俘杀。
【介绍】:清安徽休宁人,寓居江苏苏州,字时霖,号芝田。与弟朱莅恭均以词名。有《鸥边渔唱》。
【介绍】:宋兴国军大冶人,字正淳,一作正纯,号止斋。初师事陆九龄,后从学于陆九渊。九渊尝称其能不为利害所动。后于南康见朱熹,熹亦力称之,遂为朱学。
【生卒】:?——1892字与吾。湖南芷江人。咸丰四年(1854)入湘军水师充哨长,历官江苏太湖协副将、福建漳州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运动,转战长江中下游,参加武汉、九江、芜湖诸战,赐
赵瑨之子。初事忽必烈潜邸。后从征吐蕃、云南大理。至元七年(1270)创习朝仪,为尚书礼部侍郎。十年,为秘书少监,购求天下秘书。十九年,升昭文馆大学士。二十九年,编《国朝集礼》。卒。追赠云国公,谥文昭。
【生卒】:1304——1367字彦温,汴梁(今河南开封)人。至顺元年(1330)进士第,为同知颍川事,鉏奸击强。至正五年(1345)任河南廉访司事,曾以法绳赵王府官属之贪暴者。十年,升四川行省参知政事
【生卒】:?—1127【介绍】:宋宗室。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钦宗时为郑州司录,以捍御有功,迁直秘阁、通判州事。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攻郑州,守臣弃城走,伯振率兵巷战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