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罗衣起义

高罗衣起义

19世纪初宗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农民反封建领主斗争。当地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土司的苛派扰累,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以高罗衣(哈尼族)为“窝泥王”、章喜为军师、朱申(哈尼族)和马哈扎为副军师、高借沙(哈尼族)为大都督,聚众七八百人,揭竿起义。义军从抛竹箐出发,连续攻陷麻栗坡、新街、芭蕉岭等村镇,击败纳楼土司的反抗,攻克稿吾卡土司司署所在地逢春岭,击杀土司龙定国(哈尼族),队伍增至1.6万余人。义军继续北上溪处,土司投降;瓦渣(今红河县境)土司逃窜元江。义军直逼元江。清廷命云贵总督伯麟调贵州兵前往镇压,高罗衣等被害,义军退至南掌和云南边境。次年六月,高罗衣的堂侄高老五与马哈扎率众再度举行更大规模的起义,以藤条江内外为据点,由蛮密渡口过红河,兵逼郡城建水外的牛肝哨。新任云南提督张凤、贵西道何金、都司林朝阳、曹得周、知州岳辉文等几路官兵进剿。义军由蛮密渡退至打雀山顶,英勇奋战,后高老五被俘牺牲。起义坚持达3年之久,给封建统治势力以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东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东布特哈”(513页)。

  • 蒙古王公会议

    民国初年东蒙古王公反对库伦“独立”的会议。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反对。1912年9月及1913年10月,内蒙古哲里木盟10旗王公两次在长春举行东蒙古王公会

  • 大虔晃

    ?—871渤海国第十二世王。※大彝震弟。唐大中十一年(857),彝震病故,权知国务。次年二月,唐册之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在位时,对内部矛盾重重的唐王朝仍谨守臣节,维持与日

  • 旺泽·才旺拉加

    1884—1950青海玉树囊谦千户。藏族。光绪十六年(1890),于结古会盟时,控诉川边德格土司,强索支应及抢掠囊谦事,经川、甘派大员查办,令德格土司赔偿银两,并饬各守界址,不得越境滋事。1914年,

  • 多尼萨满

    见“德勒库尔萨满”(2523页)。

  • 西受降城

    参见“三受降城”(52页)。

  • 望楼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平埔人村社所构筑的了望哨楼。择隙地编藤架竹木高建而成,每逢禾稻黄茂至收获登场之际,村社派人登楼彻晓轮值守望,以防奸宄。

  • 杨璧

    东晋十六国时期仇池氐族首领。前秦官员。初为氐豪特进樊世之婿。东晋升平二年(358),尚苻坚女顺阳公主。后任南秦州刺史。太元九年(384),以护军职奉苻坚命率游骑3千断后秦姚苌军后路,被擒,放还。次年六

  • 子合

    西域古国名。见《汉书·西域传》。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为羌族游牧部落。治呼犍谷,即今新疆叶城南库克牙河谷。地产玉石。两汉时属西域都护管辖,居民从事畜牧业,随畜逐水草往来。东汉时有350户,4000人,

  • 辽文存

    书名。清缪荃孙辑。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共六卷。内容为从史书中辑录的辽代诗、童谣、谚语、诏令、册文、策问、表、奏疏等。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缪荃孙利用修《顺天府志》之便,顺手拓制的北京地区及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