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鲁浑萨理

阿鲁浑萨理

1245—1307

元朝大臣。又作阿鲁浑撒里、阿里浑撒里、阿剌浑撒里。畏兀儿人。祖阿台萨理精佛学,父乞台萨理,通经、律、论,名万全。父卒,以父字为全氏。师事国师八思巴,晓多种语言,通习经、史、百家及阴阳、历数、图纬、方技等。经八思巴举荐,任太子真金宿卫,日见器重。后因与西域僧辩论获胜,令宿卫内朝,侍世祖左右。二十一年(1284),擢左侍仪奉御。谏言世祖治天下必用儒术,招致山泽道艺之士,以备任使,被采纳,遣使求贤,置集贤馆以待。出任集贤馆学士,兼太史院事。请立国子监。次年夏,迁嘉议大夫。二十三年(1286),进集贤大学士。次年,授尚书右丞,继拜平章政事。以桑哥为政暴横,请罢征理司。桑哥事败,以连坐,被籍产。二十八年(1291),自请罢平章政事,并免太史院事,诏为集贤大学士。虽罢政事,但当召入论事时,尚能知无不言。三十年(1293),复领太史院事。成宗即位后,甚受器重。赐坐视诸侯王。大德三年(1299),复拜中书平章政事。十一年卒。延祐四年(1317)赠太师,追封赵国公,谥文定。

猜你喜欢

  • 庆源郡女真国书碑

    碑石。金代修建佛寺以女真文字雕刻的功德题名碑,因原立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东原面禾洞佛寺,故名。现存汉城博物馆。碑身上部已残去一段,现存部分高约2米,宽约0.6米,厚约0.45米。四面皆刻女真字,字径2

  • 马端肃公三记

    书名。又名《石城东夷哈密记》。明代大臣回族※马文升撰。汇集其所著《西征石城记》1卷、《抚安东夷记》1卷、《兴复哈密记》1卷,3篇。一记镇压固原土达满四等据石城之变的历史;二记成化间镇守辽东时,女真族建

  • 长泊

    契丹地名。一作长泺,今内蒙古奈曼旗西北之西湖。契丹皇帝春猎捕鹅之地。《辽史》不乏驻此地记载。宋翰林学士晁迥曾使契丹,称:“始至长泊,泊多野鹅鸭,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

  • 锁儿罕失剌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梭鲁罕失剌、托尔干沙喇。逊都思氏。原附属泰赤乌部,为脱朵延家奴。铁木真(成吉思汗)早年被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营救,幸免于难。宋庆元六年(1200),泰赤乌部兵败斡难河(今鄂嫩

  • 塔本

    ?—1243蒙古国将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畏兀儿人,一说哈密里(今新疆哈密县)人。宋时五设托陀(托陀,意“国老”,其国主所赐号)之子。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初随畏兀儿亦都护※

  • 积石山

    ①山名。其名始于春秋。唐时有大积石山与小积石山之分。大积石山,《唐书》称紫山,又称阿尼玛卿山、玛积雪山。“阿尼”,安多藏语音译,意为“先祖老翁”;“玛卿”,古代藏族部落姓氏,意为“美好幸福”、“雄伟壮

  • 乙室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迎迓之官”。亦称“国论乙室勃极烈”。管理对外事务。《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室……之号,以为升拜宗室功臣之

  • 平定西藏纪功碑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鳞题。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记述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政府遣满、汉官兵护送达赖喇嘛入藏,沿途备受僧俗人众欢迎,及平逆将军延信统兵击败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军三次袭营

  • 白族调

    白族传统民歌短调。或称白曲。以白语演唱,不同于以汉语演唱的对口山歌。有严谨的格式和韵律。最常见的格式为每首八句,分两个乐段,以“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形式组成,即头一句为3个音节,二、三、五、六、七句

  • 版长卫

    见“把城卫”(1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