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

云南彝族一支阿细(阿西)人的传统民间歌舞。亦作“阿西跳月”、“跳乐”。盛行于弥勒、泸西、路南彝族自治县。为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和中老年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逢火把节、春节等喜庆日或农闲时,在草坪、空地或树荫下,载歌载舞,欢聚一堂。节日多于白天,农闲多在夜晚。有三种形式:(1)老年式。男女双方踏足而蹈,眉目含情相视,男子弹月琴,拉二胡,女子皇拍掌合,节奏缓慢;(2)中年式。女子击掌转身踏脚,配唱,男子拉二胡,弹月琴,吹笛子伴奏,拍节稍快;(3)青年式。女子拍手、踏脚、旋转,男子弹大三弦,吹笛子,打口哨,踏足抬腿。青年男女舞姿大方,情感奔放,节奏快速激荡。过去仅在民间流传,解放后,经文艺工作者整理加工,质量大为提高,已在全国重大场所多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与赞赏,成为阿细人的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猜你喜欢

  • 民觉罗

    清代宗人府所掌皇族觉罗姓以外散处各地的觉罗姓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载:“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颜……上加‘民’字,以不同于国姓也”。清天潢贵族皆姓觉罗,乃指清太祖努尔哈

  • 沙麻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高欢

    496—547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

  • 原始宗教

    人类宗教的最初形态。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界既恐惧又祈求的混沌观念,形成于原始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以“万物有灵”的信念为基础,以相继形成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崇拜多种神灵,故又称为

  • 阔什别吉

    突厥语qoshbegi~qushbigi音译。阔什(qosh ~ qowush),意为“大本营”,别吉(begi)意为“首领”、“官人”,两者组合成词,意为“大本营长官”。※叶尔羌汗国时期担任这一官职

  • 兀鲁思

    ①元明时期蒙古的大领地。蒙古语音译。亦作兀鲁昔、兀鲁孙等。原意为“百姓”。随着蒙古部族、民族、国家的产生,也表示部族、民族联合体,并有了国家的含义。如蒙古部落联盟称为“蒙兀儿兀鲁思”。蒙古汗国建立后,

  • 失儿古额秃

    见“述律哥图”(1348页)。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冉智

    十六国时期冉魏太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开国主※冉闵子。以父为后赵石虎养孙,遂以石为姓。后赵青龙二年(350),父废杀赵帝石鉴,自立为帝,复姓冉氏,立为皇太子。冉魏永兴三年(352),父出

  • 十二则溪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