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瓦巴特庄之战

阿瓦巴特庄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以战,复遣骑兵绕左右翼横截入阵。并乘叛军火药自轰,内部混乱之机,将其阵分切为数段,使其首尾不相顾。叛军初尚力战,后见头目色提巴尔第被射死,遂大乱。清军追逾浑水河三四十里。张格尔势蹙,移师阿瓦巴特庄,依岗背河列阵,形如雁翅。长龄以川陕兵居中,骑兵分左右翼仰攻,令吉林劲骑绕其后。叛军佯败,施连环枪炮,乘风施放喷气筒,谋诱清军登岗后反乘之,未得逞。清军以藤牌兵着虎衣跃入,待其马惊阵乱,乘势冲杀,直逼至洋达玛河边。杀敌二三万众,生擒2千余名。浩罕头目素丕察克、占巴克俱被戮。张格尔被迫逃喀什噶尔(今喀什)。

猜你喜欢

  • 罗布桑巴尔丹

    1763—1819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五世。四世罗布桑雅拉姆彼尔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圆寂,经寻访被确认为转世灵童,迎入寺内坐床是为五世。五十八年(1793

  • 老傈傈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塞耶巴多于1912—1914年间创制,后来英国传教士富富塞(J·O·Frezer)进一步完善了它。采用正反、颠倒的大写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和10个元音

  • 道使

    即“处闾近支”(588页)。

  • 乙失革

    契丹早期部落名。唐初内附,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一记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置带州,治昌平之清水店,隶营州都督,处契丹乙失革部。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首领李尽忠率众叛唐据营州后,北

  • 邑主同?龙欢合邑子一百人等造像记

    古碑铭。北周保定二年(562)立。原为陕西耀县塔坡圣德寺藏物,现存该县文化馆。碑称造像者“一百人”,现能识别者94人。其中羌姓※同��氏(铜鞮羌)67人,荔非氏1人。公孙氏

  • 卡亚玛

    见“斤勒”(372页)。

  • 和州

    见“高昌”(1907页)。

  • 下五旗

    清代满洲八旗的组织序列。居上三旗之后。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

  • 牡丹社事件

    18世纪70年代中叶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高山族地区武装入侵事件。同治十年(1871) 12月,琉球船只于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船员登岸后被牡丹社高山族人所误杀。琉球当时为中国属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声称为其

  • 丘富

    ?—1561明代移居土默特的白莲教首领。号丘老祖,蒙古名一克喇把(大和尚、老祖之意)。汉族。大同左卫(今山西左云)人。嘉靖三十年(1551),因反明失败遭通缉,与其弟丘仝及萧芹等率一批白莲教徒出塞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