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山
见“贺兰山”(1776页)。
见“贺兰山”(1776页)。
古族名。晋代对※板楯蛮的一种称呼。据《华阳国志》云:“汉兴,亦从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弜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白虎复夷,一曰板楯蛮,今所谓弜头虎子者也”。因其用弓弩射虎而得名。
1638—1661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1643—1661年在位,年号顺治。崇德八年(1643)嗣位,时年6岁,由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乘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色珠伦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与兀兰等四卫同时设立。约在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城)附近。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
景颇语音译,意为“白吃饭”。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保留的一种原始互助礼俗。过去景颇族人远行,只要不离开景颇族地域,大都不带粮食,饥渴时,可随意到村寨中任何一家,主人都会以酒饭相待,视若家人,客人不需付任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长工的称谓。当地所雇长工不论男女和年龄大小一般只管吃、住和每年给一点衣服,不再另给工资。但也有一些村寨对20岁以上的长工可酌情给少许工资,或与雇主有亲族关系者也会多少
见“敕勒”(1983页)。
匈奴地区山名。匈奴称天为“祁连”。又称天山,也称雪山、白山。位于今甘肃酒泉、高台二县南。其地松柏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宜畜牧,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
?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阎佳氏。嘉庆十八年(1813),以乌枪护军出师河南,历任骁骑校、步军校、步军协尉。二十五年(1830),拣发浙江,以游击用。道光二年(1822),署嘉兴协副将。寻
唐代吐蕃家族名。吐蕃著名大相恩兰·达扎路恭(或译悉诺罗路恭)即出自该家族,赤松德赞赞普时获恩宠,屡受封赐,并敕碑记功,永保禄位。其采邑在今拉萨市北之澎波。唐之后,该家族随着吐蕃王族的衰落而势衰,后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