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哈玛法

阿哈玛法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有的认为其本领小,不能请神附体跳神治病,只能祈祷治瘟病。供奉娘娘神,一般以七杆不同颜色的旗为代表:四海娘娘,专管水里之事,旗为蓝色或紫色;根给娘娘(又称光明娘娘),管天上的事,旗为淡青色;苏言娘娘(亦称黄娘娘),主管地上的事,旗为黄色;余为瘟病娘娘、天花娘娘、疹子娘娘、伤寒娘娘等。神杆供在用木搭的小庙内或挂在屋檐下。旧时赫哲人有天花、水痘、麻疹、伤寒等疾病,请其求神消灾除病。其治病多数地区不跳神,也不穿戴神衣、神帽,只是代患者向降临这些病的娘娘神祷告、祈求,用象祉娘娘神的旗帜拂扫病人及患者屋子,同时将窗户纸剪成长条、三角或方块形扔到外面,认为这样瘟病就被驱逐。有的地区用跳神驱逐病魔。跳神时妇女、小孩不能接近。治病请神有主次之分,治水痘病请四海娘娘,治天花病请光明娘娘,治麻疹、伤寒等病请黄娘娘;同时也把其他娘娘神请来,以便诸神协助驱魔。民间传说,早年“北国鞑靼人”与汉人打仗,汉人屡败,便修筑长城阻止“鞑靼人”入境,然未见效,于是汉人便把天花、水痘、麻疹娘娘送到长城以北,使“北国”不少人患了天花等病,死了很多人,为了对付这些瘟神,“北国”人便创造了阿哈玛法。

猜你喜欢

  • 狄䝠邽冀之戎

    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分布于渭水上游地区,陆续为秦所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秦设陇西郡,于其北筑长城以统治之。参见“狄戎”(1104页)、“䝠戎”(2578页)、“邽戎”(1300页

  • 托明阿

    ?—1865或1867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鄂栋氏。嘉庆间,任三等侍卫。道光六年(1826),同巡抚武隆阿镇压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部”起事。后历任总兵、提督、绥远将军。咸丰三年(1853),赴

  • 平番始末

    书名。明许进(1437—1510)撰。1卷。进字季升,号东崖。灵宝(今河南灵宝)人。成化(1465—1487)进士,授御史,出按甘肃、山东。弘治(1488—1505)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七年(

  • 思陵

    金熙宗完颜亶陵寝。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丁已,金熙宗遇弑后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贞元三年(1155),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大定(1161—1189)初,追号思陵。大定二十八年(1188),以思陵狭小

  • 亢五租

    亦作“空五租”。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部分高山族土地所交地租。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沙连六社高山族拥地甚广,招募汉人前来拓垦闲旷空地,田开成后,纳其所获5%,故称。

  • 仆固怀恩

    ?—765唐代铁勒族将领。仆骨部滥拔延之孙,父乙李龂拔,皆世袭金微都督。安史乱后,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又与敦煌王李承寀出使回纥,请兵结好,并以其女和亲回纥英义建功毗伽可汗,领回纥兵平安史之

  • 耶鲁兀也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耶鲁兀也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瓦里。“耶鲁”可单成词,辽道宗有一※石烈(相当于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照烈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召烈、沼兀列亦惕。《史集》称该部即※札只剌部,而《元朝秘史》则认为是单独一部。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为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之子沼兀列歹之后裔。分布于浯泐札河(今蒙古

  • 永宁寺碑

    明代石碑。全称“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亦称“奴儿干永宁寺碑”。立于黑龙江下游东岸奴儿干都司官署所在地特林村以北江岸石岩上(距入海口约150公里)。碑有两块:一为明永乐十一年(1413)明钦差亦失哈等巡